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環保倒逼轉型升級 制度拷問獨董不“獨”

  • 發佈時間:2014-08-01 01:00: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羅伯特

  漏屋偏逢連陰雨環保趨嚴産業難

  一些傳統産業上市公司不僅面臨産能過剩,還將面臨環保風暴大考。據報道,知名企業鞍鋼出現的環保問題並非個案。中石化集團公司、國電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神華寧煤集團煤炭化學工業分公司、中國石油寧夏石化公司、昆明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因旗下熱電廠、化工廠的煙氣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而被環保部掛牌督辦處理,並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

  禍不單行,福不雙至,看看這些環保出了“大事”、面臨處罰的上市公司,往往又與經營業績不善甚至虧損密切相關。今年以來因環保問題而被監管部門處罰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8家上市公司因環保問題被當地環保部門處分。環保問題嚴重,與産業高能耗、高污染有直接關係,這更反映了産業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迫切性。但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身處“傳統行業”的這些企業,亟需設備改造、工藝升級,但是在近期調整中業績下降,甚至出現虧損,改造升級的大筆投入從何而來?由此看來,選擇投資領域,除了關心其“上下游”問題,還要關心在環保上是否觸了紅線。

  制度缺陷形成吃人嘴軟獨立董事管理有待完善

  據統計,在最近三年數萬次董事會票決中,獨董共投出反對票47次。有專家認為,在公司決策一團和氣之中,“反對票”是獨董凸顯獨立性及話語權的標簽。拍案而起者並非沒有,如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在其十餘年的獨董任職經歷中,曾兩度因質疑大股東的不規範行為而憤然辭職。但從現實環境來看,不願同流合污的人有很多,但疾惡如仇願意死磕的人少;用腳投票的人有很多,願意用手投票且投出反對票的人少。而從制度上看,獨董一般由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與高管來提名,本身就缺乏中立的根基。而在日常管理中,其責權利並不匹配,對公司日常經營的知情權都得不到保證,更不要談管理權了。

  既然是獨立董事,一要獨立,二要“懂事”,關鍵時刻敢對上市公司的決策發表獨立見解,必要時敢於投反對票。設置之初,獨立董事是要對董事會形成制約,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決策的公正性,保證中小投資者的權益。至少到目前看,國內獨立董事沒有在這方面發揮太大作用,由此被廣泛詬病為花瓶董事、擺設董事。有專家提出獨董制度改革可從四方面入手,包括改進提名制度,保障獨董的獨立性;明確履職邊界,合理確定獨董責權;提高薪酬水準,完善獨董獎懲機制;成立自律協會,構建獨董人才庫等。其實最重要的恐怕是薪酬問題,俗話説,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上市公司出了錢,獨董如何獨立?能不能設立一筆基金,這錢儘管由上市公司出,但不由上市公司直接發給,而是由有影響的協會或其他機構統一發放?

  高管偏愛高學歷英雄出處也需問?

  上市公司高管喜歡高學歷,時至今日,偽造學歷暗流仍然涌動,甚至實際控制人也涉嫌造假。圈內人士坦言,偽造學歷一“本”在手,能提升含金量,又無人監管、很難監管,甚至被扒皮了也能上市。以2011年7月登陸創業板的東寶生物為例,其董事長、董事以及另一位董事,均為北京大學高層經理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結業,副董事長、副總經理等多人都畢業于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學歷如此“一致”,難免讓人生疑。

  國人對學歷的偏愛,世界罕見;不僅政界,“英雄不問出處”的商界也是如此。高新技術企業因為有國家對就業人員學歷比例的明確要求,追求高學歷似乎還有情可原,但是一些一般性企業,何必那麼看重學歷?不圖黎明誰早起?原來,光鮮的學歷除了能為公司謀取經濟利益、個人增光添彩外,客觀上也能成為上市“敲門磚”。其實,最有技術含量的網際網路企業,由於有比爾·蓋茨這樣的本科生退學的先例在前,負責人的學歷低點反而無人懷疑,但其他行業似乎還是看學歷説話。國內企業家除了隨波逐流,恐怕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君不見,李嘉誠小學沒畢業,一直是華人首富,我們從沒有聽説李先生去補個什麼學歷。

  業績暴增不再靠挖潛資本重組外加賣資産

  據報道,上半年僅凈利潤增長超過10倍的企業就有18家。這些凈利潤驟然暴增的企業,除了正常的經營發展,有三大法寶實現業績暴增,其一,是借重組脫胎換骨。在上述榜單中,排名第5的遊族網路上半年業績暴增39倍,主要原因是重組。其二,催賬款增厚利潤。在上述榜單中,排名第14位的華儀電氣,2014年中報凈利潤預增15倍。主要是由於今年公司應收賬款回款情況較好。其三,賣資産扭虧為盈。如天茂集團2014年中報凈利潤預增近11倍。天茂集團表示,該公司實現扭虧的原因在於,今年2月份,公司以9.25元/股的價格出售了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4771.59萬股股權,實現投資收益約3億元。

  進入資本市場後,盈利模式確實與以往大不相同。以前,業績增長靠擴大産能、推出新産品、降低消耗、降低成本等等,多在企業自身下功夫,多在挖潛能、降成本方面下功夫。

  上述三個法寶幾乎和傳統的盈利模式都不沾邊,幾乎都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從外部推動業績增長,利用資本杠桿大大改變經營狀況。重組效果短期看,正面的多,但長期是否如此,還需觀察;催賬屬於市場經濟本來應有之舉,體現在業績暴增只不過選擇了好時機;而賣資産爭議較多,有些甚至被指責為“仔賣爺田不心痛”的敗家之舉。其實,賣資産也要客觀地看,不論是為短期扭虧,還是出於産業調整的目標,只要是在市場上公平交易,出售資産並無不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