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行萬里 超八成受訪者認為雲旅遊豐富了旅遊體驗
59.7%受訪者表示對雲旅遊的體驗不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躺在床上看旅遊博主的視頻、打開全景圖看各地美景、通過慢直播賞繁星看日出……隨著網際網路、VR等技術的發展,足不出戶在雲端旅遊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在中國旅遊日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8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8%的受訪者會選擇雲旅遊。59.7%的受訪者表示對雲旅遊的體驗不錯。84.1%受訪者認為雲旅遊豐富了自己的旅遊體驗。
受訪者中,00後佔24.9%,90後佔40.0%,80後佔25.0%,70後佔7.4%,60後佔2.4%,其他佔0.4%。
74.8%受訪者會選擇雲旅遊
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從事運營工作的王博,平時特別喜歡逛博物館。以前在去其他城市旅遊時,只要時間充裕,都會把博物館列入行程。王博覺得,在疫情防控管理過程中,線下參觀博物館的機會變少了,但是直播、VR等技術的發展,讓雲遊變得越來越方便。
王博已經通過雲遊的方式參觀了很多家博物館,“像故宮,我實地遊覽過,總覺得意猶未盡。居家的時候可以線上看展,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會記下來等以後再實地逛一逛”。
調查顯示,疫情之下,74.8%的受訪者會選擇雲旅遊。59.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雲旅遊的體驗不錯。
“線下看展時,如果太多人參觀,人擠人,遊覽體驗不會很好。”王博覺得,雲遊的便利之處在於不受時空限制,通過網路就可以把旅遊資源傳播給更多的人,“有的線上展覽,能360度旋轉、放大展品,細節看得不比線上下差,還可以隨時反覆觀看”。
對於雲旅遊的優勢,67.4%的受訪者認為是不用人擠人、排大隊,輕鬆省心,62.2%的受訪者認為是足不出戶也能實現“行萬里路”,60.3%的受訪者認為是省去旅途上的開銷,節約成本。其他還有:可以隨心選擇景點,更多樣(46.5%),能與他人進行實時互動,更有趣(40.8%),第一視角代入,有沉浸感(37.2%)以及借助多種形式,讓感受更深刻(29.3%)等。
“數字化對旅遊業是一種全産業鏈的賦能。”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李柏文表示,雲旅遊是一直就存在的,但在疫情之下,雲旅遊發展趨勢加強了,成為旅遊體驗的重要實現方式之一。“通過數字化方式,雲旅遊讓傳統旅遊獲得了新的展現形式,數字化技術為旅遊産品的內容生産,提供了更多可能”。
自然景觀是受訪者最感興趣的雲旅遊目的地
90後林璐露平時喜歡看慢直播,她覺得看慢直播時,心情可以得到舒緩和放鬆。“前段時間看流星雨的直播,在直播間看到很多網友留言、互動,覺得挺有樂趣的”。 林璐露覺得,像流星雨這種景象很難得,如果線上下觀賞,往往需要攜帶專業設備,還要選擇空曠的場景,單是這兩點就可能“勸退”不少人。但通過直播的方式一睹流星雨的風采,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有些自然景觀,會在特定的時間段呈現出別樣的景象。不一定有條件去實地感受。”林璐露覺得,通過雲遊的方式能夠一飽眼福,感受大自然的壯觀與魅力。
調查中,52.3%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VR的形式進行雲旅遊,49.7%的受訪者選擇直播/慢直播,47.9%的受訪者選擇紀錄片。其他還有:網路博主自製視頻(38.2%)、圖文(33.9%)、官網簡介(22.6%)、主題展覽(22.4%)等。
“從江南水景到西北風光,跟著旅遊博主在雲端欣賞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大學生高茗關注了許多旅遊博主,他們身處各個城市,看他們的直播或vlog(視頻部落格),自己也跟著來了一番雲遊。
讓高茗印象深刻的是幾個講解風格幽默、活潑的博主,看他們直播會覺得充滿歡樂,“他們有的以前是導遊,現在通過直播的方式帶領大家瀏覽景區,也會講些有意思的典故,覺得挺有收穫的”。
高茗説,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都是自己很感興趣的雲旅遊目的地。“雲遊淳樸、無濾鏡的自然風光時,會心生嚮往”。
數據顯示,自然景觀(67.2%)是受訪者最感興趣的雲旅遊目的地,然後是歷史遺跡(59.3%)、紅色旅遊景區(41.4%)。其他還有:博物館(39.5%)、主題公園(31.2%)、紀念館(30.7%)和名人故居(28.4%)等。
84.1%受訪者認為雲旅遊豐富了自己的旅遊體驗
“青藏高原是我非常嚮往的旅遊地,不過由於時間、體力等原因,一直沒有成行。雲遊後覺得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去看看。” 林璐露説,雲遊雖然沒有實地體驗的感覺,但可以讓自己先在“心靈上過把癮”。
調查中,84.1%的受訪者表示,雲旅遊豐富了自己的旅遊體驗。
“幾年前去過平遙古城,當時沒有到城墻上走一走。在雲遊的時候,看到航拍的視頻,能夠俯瞰整個古城,也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之前的遺憾。”高茗説,在跟著旅遊博主雲遊時,自己會做記錄,為之後的實地旅遊做攻略,“現在腦海中已經設計了好幾條旅遊線路”。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雲旅遊主要發揮了兩個作用:增強體驗和替代體驗。“線上下旅遊比較方便的時候,雲遊借助虛擬技術、VR等,可以讓遊客在旅遊場景獲得增強的體驗。再比如像九寨溝,一年四季都很漂亮,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風景,但通常很難有機會實地感受不同季節的九寨溝,通過數字技術雲旅遊,就能實現這一點”。
劉思敏認為,雲旅遊對於旅遊景區而言,起到了行銷推廣的作用,“通過直播等形式,吸引大家眼球,也可以實現流量變現,比如銷售景區和周邊的旅遊産品,增加了衍生收益。不過,雲旅遊更像是古人所講的神遊、臥遊,是一種精神上的旅遊。對於很多人來説,通過雲遊得到精神滿足後,還是會想去實地看看”。
“目前,雲旅遊還較難實現‘在地感’,因此未來需要無限逼近實地旅遊。”李柏文認為,“旅遊”的一個核心概念是“異地”,同時旅遊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需要社會交往。因此雲旅遊不僅要把景區搬到螢幕上,更要與景區、目的地建立聯繫,增強遊客之間的交流,滿足旅遊的社交功能。
(責任編輯:趙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