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
今年清明假期,雖然各大景區團隊遊客明顯減少,但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家庭遊、親子遊唱響了清明旅遊主旋律,踏青賞花、公園露營、戶外運動等具有社交屬性的生活休閒方式受到都市人歡迎,就連冷門的“城市考古”遊也逐漸走紅。旅遊界權威專家預期今年上半年旅遊有望走出“小陽春”。
清明假期戶外露營成市民出遊熱潮
今年清明假期,大眾出遊半徑縮小,本地休閒和短途度假成為清明節假期主基調。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7541.9萬人次,其中省內遊客佔比94.9%;遊客平均出遊半徑95.0公里,較去年同期減少44.9%;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4.9公里,較去年同期減少60.4%。
攜程數據顯示,本次小長假,“鄉村+體驗式”旅遊持續走紅,鄉村旅遊訂單比疫情前提升20%。記者了解到,在廣州幸福田園犇牛牧場舉辦的首屆春耕節,吸引了不少家庭遊客帶孩子參加農耕活動與勞動實踐。而另一家位於佛山的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也因擁有當季佳品——桑葚果成為都市人的網紅打卡地。來自廣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遊客,在園區踏青、賞桑基魚塘春景與拍攝綻放的禾雀花外,還可以乘坐畫舫遊覽嶺南水鄉美景。景區負責人曾令華介紹,清明假期給沉寂的旅遊市場帶來一股春潮,預計今年五一旅遊行業會出現一定的反彈與復蘇。
清明小長假全國“露營”的搜索量環比上漲98%,廣州公園的露營熱度也不低。羊城晚報記者4月5日在廣州大學城發現,眾多自駕前來的市民讓中心湖公園周邊道路成為擁堵路段,公園內的露營地一地難求,公園內搭滿了帳篷,湖邊草坪上都是開心玩耍的孩童,明媚春光之下,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此外,廣東本地度假遊同樣受到歡迎,惠州龍門地派溫泉森林度假區負責人透露,景點假期入住率明顯好于預期,甚至出現了“爆房”,連住兩晚的客人也不少。
廣東省鄉村旅遊協會秘書長晏曾節分析,踏青賞花、公園露營、戶外運動成為清明節遊客熱衷的出遊方式,顯示具有社交屬性的生活休閒方式受到都市人歡迎,這些方式未來肯定會越來越普及。他建議,現在相對受冷的傳統封閉式管理景區,自身風景條件也很好,不妨把露營地打造為景區項目的有益補充,滿足大家對於戶外環境的追求。
“城市考古”遊興起 遊客熱衷“閱讀城市”
除了近郊休閒遊日益受青睞,近年來“城市考古”也慢慢地在國內大城市流行開來。“城市考古”最早興起于國外,英文叫做City Walk,類似于“像當地人一樣旅行”的理念,也被稱為“有文化地軋馬路”。
孫先生是90後,清明假期剛和朋友一起在廣州“有文化地軋了一次馬路”,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我現在對那些過度包裝的‘網紅’打卡點沒什麼興趣,渴望去‘閱讀城市’,參與到城市的深度互動中。”孫先生希望深入廣州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越秀新河浦街區的紅磚別墅,還是西關恩寧路的粵劇文化名人舊居,又或者文明路上隱藏的紅色革命文物遺址,對他都有著吸引力,他通過用腳步丈量街道的方式,感受廣州的歷史文化,留住城市記憶,“有時可能只是去看一座並不知名的歷史建築,有時則會選擇一條歷史主題遊徑去深度遊。”
在小紅書發佈的《2022年十大生活趨勢》中,和“城市考古”類似的“城市漫遊”成為人們重新認識城市,解鎖文化消費新場景的追崇方式。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城市考古”路線也逐漸成熟,適合市民遊客更深入地領略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廣州市的西醫東漸、近代工業遺産、近代商埠、粵劇名伶紀念、廣州虎門炮臺5條遊徑入選去年發佈的廣東省第二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遊徑。這些遊徑既有海防史跡,又有近代工業、商埠遺産和見證西醫東漸的文物史跡,還有粵劇文化遺産,充分反映了廣州文化遺産的豐富多樣,承載了廣州的城市記憶,體現了廣州多元包容、開拓開放的城市特質。
對此, 晏曾節認為,對城市隱蔽角落文化探索的興起,既有自媒體“推波助瀾”的因素,也是年輕人旅遊喜好越來越具有獨特性的表現。以前大家對旅遊的關注點多是名山大川、城市地標,發展到現在一般景區已不能滿足90後、00後的年輕人。他們更喜歡去尋找一些更小眾、更不為人所知的文化元素或者歷史街區,在探尋小眾景點的過程中尋找自我認同。這一過程中,像“城市考古”此類屬於“小而美”的文化旅遊活動愈發深入人心。晏曾節希望有更多專業化團隊參與和支援這類“城市考古”文旅深度遊活動,文旅部門推出的文化遺産遊徑等主題線路則會成為活動的載體。
預期:旅遊市場有望走出“倒春寒”
4月6日,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舉行線上季度發佈會,院長戴斌發表題為《聽見的聲音 看到的信心》主題演講,對上半年的中國旅遊經濟給出偏于相對樂觀的預期。雖然未來3個月,國內旅遊市場在短期和局部可能有波動,但是長期復蘇向好的趨勢不可逆轉。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專項數據顯示,未來3個月內城鄉居民出遊意願為86.33%,同比、環比分別上升2.14個百分點和1.01個百分點,居民出遊意願處於高位區間。本地和近程旅遊、跨省市旅遊意願分別為52%和34.7%,近郊旅遊漲幅明顯,同比增加8.5個百分點。綜合考慮五一、端午等節假日旅遊市場拉動,“5·19中國旅遊日”前後的旅遊氛圍濃厚,各地旅遊紓困扶持政策和供給創新等利好因素,以及居民消費預期減弱、彈性消費下降,特別是疫情反彈等不可控變數。戴斌認為,如果疫情在4月中下旬得到全面控制,過去27個月積累的出遊量可能讓旅遊市場走出3月份的“倒春寒”,並帶來一個令人期待的“小陽春”。
戴斌還指出,旅遊市場下沉帶來的發展機遇和商業空間,相對於商務旅行和市民休閒的紅海,“日新月異的農村居民旅遊市場是有待開墾的處女地,是藍得不能再藍的藍海”。疫情以來,本地休閒、近程旅遊、近郊度假帶動了客源地市場活躍度提升,探親訪友、都市休閒、鄉村度假、冰雪休閒、避暑旅遊、研學旅行、自駕出行成為市場主流。城市周邊的郊野公園、文化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水利公園、主題樂園和度假區、冰雪世界、鄉村民宿等旅遊空間,成為家庭遊和親子遊的樂享地。
他還呼籲,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以更大力度貫徹落實國家對旅遊業的紓困扶持政策;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以更大力度貫徹落實《“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有效推進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希望各級各類旅遊市場主體不斷增強內生動力,發現市場新需求,拓展商業新空間。
對於戴斌的研判,廣東省溫泉行業協會副會長、龍門縣旅遊協會會長李星凱非常認同,他表示清明假期龍門片區以及廣州郊區溫泉度假酒店都出現井噴現象,反映出市民出遊意願並不低。周邊遊是市民休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當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對於整個旅遊消費恢復有很大幫助。隨著本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4月底、5月份的廣東旅遊,包括休閒旅遊會迎來一波新的高潮,旅遊界都在為此時刻準備著。
(責任編輯:趙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