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網際網路+大數據賦予金融新生命
- 發佈時間:2015-11-13 14:36:05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王斌
12日,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金融CEO王永利在出席由上海證券報社舉辦的“2015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高峰論壇”時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是金融,而要使整個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有所突破,必須從支付、平臺、資管三大方面加以把握。其中,實現網上開立存款賬戶、以及打造超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最有可能成為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升級發展的突破點。
2015年,國家提出要推動“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這並不等同於“網際網路化”。特別是對於金融,王永利強調,納入“網際網路+”計劃,金融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新模式;亟需業者透過網際網路表像探索更多網際網路金融本質的問題。
網際網路金融升級發展的兩個突破點
“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是金融,金融的本質是什麼?金融的本質首先是把社會閒置的資源轉移到需要的地方去,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就是金融的活力。”王永利提出。
“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支付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大資管是目標,”王永利總結説,如果可以在這三方面有重大突破,整個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將會真正踏上新征程。
他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升級發展最有可能的突破點有兩個。一是實現網上開立存款賬戶,打造真正的網上銀行,打破網上金融(特別是收付清算)對線下金融的過度依賴,形成獨立的網際網路金融體系(這需要解決客戶網上開戶的身份驗證,如eID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並滿足存款實名制、資金可追溯以及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要求。
二是打破現有的金融分割,打造超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金融“天貓”或“淘寶”),使各個金融機構和客戶、各種金融業務或産品都可以在平臺上開展交易,並促進平臺化財富管理(大資管)的發展。
對於傳統機構如何應對“網際網路+”時代的挑戰,王永利特別強調了大數據的應用。他指出,數據的未來是用來分析客戶的,如果僅僅是從一個維度積累了極大的數據,那只叫數據大,不叫大數據,真正的“大數據”需要從五個維度,十個維度對於客戶更多的了解。
在他看來,網際網路金融的要義是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全面的服務,實現資訊流、實物流、資金流等的“多流合一”,金融融入場景,形成多緯度全面反映客戶行為習性的“大數據”。只從事單一金融業務,只有單一資金流,缺乏有效“大數據”的金融機構是沒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
那麼,如何有效完善和利用大數據?王永利指出,傳統金融機構應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包括産業鏈龍頭企業、網際網路平臺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等,打造經濟和金融緊密相連的平臺生態體系,形成有效共用的“大數據”,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和合作共贏。
“未來真正有價值的可能不再是我們看到的實物財富,因為這些東西是有生命週期的。真正時間越長越有價值的是大數據,”他説,這也是包括阿裏在內的平臺積極積累大數據的原因。
專業仍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王牌”
而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並不意味著因為網際網路平臺的崛起而喪失發展空間,反而會促進其主動轉型升級。合作、專業、改革——或是一條可循之路。
他提出,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不要祈望取代持牌金融機構,很多金融産品仍需要由有資質的金融機構研發和管理(控制風險)。相對應的,即使網際網路的發展將極大改變金融運作方式或模式,也難以改變金融的本質(資源有條件轉移、有存續期、存在風險、需要監管),網際網路企業不可能完全取代專業金融機構。“平臺建設者應注重服務而非自營,”王永利呼籲,“網際網路平臺與資管應該建立隔離墻。”
而在開放和融合的過程中,專業仍是傳統金融機構手中的一張“王牌”。王永利指出,網際網路的發展是去仲介化的,傳統的金融仲介機構將受到很大衝擊;金融産品也將更多的是標準化、可交易的證券化産品,産品設計的專業化要求更高;未來的金融機構將是小而專而精的,現有的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劃分將大大弱化。因此,金融機構的發展必須突出專業化。
“未來的金融機構,包括所有的經濟組織可能會兩極分化。一類是平臺化的,圍繞著這個平臺不斷地衍生成巨大的企業集團。還有一類是小而精,甚至是家庭化作業、個性化操作的,”王永利坦言,這是他所預見的網際網路金融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