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書翰:發展思想的重大創新
- 發佈時間:2016-03-24 05: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正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深刻領會我們黨發展思想的重大創新成果,有利於我們深化和拓展對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對於正確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宏偉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關於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金鑰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關於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紮實推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於要尊重經濟規律,堅持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在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中實現增長;關於要發揮好“兩隻手”的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關於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在“四化”同步推進中實現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關於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等。
“十三五”規劃建議科學概括了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的內容和要求: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也就是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建議提出了創新發展著力點: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産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也就是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建議指出了要把堅持協調發展貫徹落實到“四個推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也就是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建議指出了要把堅持綠色發展貫徹到6個方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迴圈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和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也就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建議對堅持開放發展作了5個方面的部署: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五是堅持共用發展,也就是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建議提出要把堅持共用發展落實到7個方面: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品質、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共用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居於首要和引領地位。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共用發展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論述了新常態,對我國所處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變化進行了深刻闡述。新常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能籠統地用好或壞來判斷;新常態不是一個筐,不能把與此無關的東西都往裏面裝。説到底,新常態是一種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只能承認它,適應它,才能駕馭它。因此,新常態是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是協調推進我國全方位發展的新戰略。這個戰略佈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國家的發展水準就會邁上一個大臺階,我們所有奮鬥都要聚焦于這個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四個全面”戰略目標之間是相互緊密銜接的,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作,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由此可見,這“四個全面”新戰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它是目標與舉措的辯證統一,全局與重點的有機結合,“四個全面”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關係。
二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重大創新至少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明確提出了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五大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對於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品質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
五大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和發展大勢,尤其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的。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這實際上是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高度來論述發展的,無疑是對發展理念的創新。
二是提出並全面闡述了新常態思想。“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就是進入新常態。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新常態下,我國發展正朝著更加重視品質、效益、創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的方向轉變。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品質,要著力實現有品質、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以新理念把握引領新常態,應做到“五個著力”: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把握“協調”這一決勝全局的制勝要訣,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品質和水準;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以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就能使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的實踐,這無疑開拓了發展的新境界。
三是提出了“四個全面”的重大戰略。這是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的新戰略,是接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藍圖,具有長遠指導意義。如,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仍然是黨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等,這些重要思想必然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起到重要指導作用。因此,“四個全面”戰略無疑也是對我們黨發展思想的創新。
(作者嚴書翰 係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