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姚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應有更強反週期措施

  • 發佈時間:2015-11-19 17:21:06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作者:岳巍  責任編輯:張少雷

  11月6日,在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奪取這一勝利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將接近高收入國家水準,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將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又一個里程碑。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經成為現實亟須解決的問題。

  北京大學[微網志]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專訪時認為,“中等收入陷阱”對於中國並非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人們也不必因為經濟下滑而過於緊張。

  加大降準幅度,鼓舞各界信心

  中國新聞週刊:增速放緩,是否增加了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

  姚洋:我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通常來説,一般以美國作為比較,如果沒有趕超美國,大體上會説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仍然快於美國,而且增長的速度“還可以”,在這種情況下,説中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是沒有根據的。

  我們要把經濟週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分開來,現在經濟下行,但是經濟週期穩定,我們探討會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是個長期的問題。

  中國新聞週刊:11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2020年中國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實現這個目標,中國有哪些基礎?

  姚洋:這要看以什麼標準來定義“中等收入陷阱”,李克強總理用的是世界銀行[微網志]的定義。世界銀行把國家分成高收入、中高收入、中收入、低收入四類。我們現在處於中高收入。按照目前的標準,高收入是每人平均GDP達到12276美元,如果我們提出一定的增長速度,比如説6.5%以上的增長速度,每人平均GDP達到甚至超過這個標準是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是現在經濟在下行,從現在到2020年,就只有5年了,在這個很短的時期內,我們應該有更強的反週期的措施。

  因為現在是經濟下行,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鼓勵地方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另一方面要實行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特別是應該大幅度降準。

  之前,銀行也有多次降準措施,但是每次降半個點,即便有作用,我認為效果也不大,很快就會被稀釋掉。

  我的建議是,一次性地降兩到三個點,這樣才能把大家的整體信心給鼓舞起來。

  中國新聞週刊:世界上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它們的經驗是否對於中國有指導意義?

  姚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當然對中國有指導意義。成功的經濟體是非常相像的。就像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説裏寫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這些成功的經濟體比較關注投資,比較關注儲蓄,發展製造業,保持製造業的優勢,使得製造業變得越來越強大,他們注重教育,同時有穩定的宏觀經濟和穩定的政治環境。此外,還具有比較公平的分配製度,這些是成功經濟體的共性,對中國也是具有啟示作用的。

  中國新聞週刊: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否會影響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姚洋: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上海和浙江已經跨越了中等收入,成為高收入地區。內陸地區現在收入水準還比較低,但是內陸恰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內陸地區經濟還是要繼續增長的。

  當然,有些地區,自然條件實在太差,不太容易有大的增長,這種情況下,還可以實行移民,通過人口流動,使收入水準逐漸平衡。

  製造業對於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至關重要

  中國新聞週刊:在三大産業中,哪一個産業能夠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貢獻最大推動力量?

  姚洋:當然是工業。農業永遠不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力,而且份額還會持續下降。服務業如果想要走高端服務業的路子,也一定是要服務於製造業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沒有製造業,服務業去服務誰?

  中國新聞週刊:人們擔心中國的製造業在未來幾年出現嚴重的問題,你怎麼看?

  姚洋:中國的製造業沒有問題,現在出現的一些情況是自然的發展過程。以前我們是以勞動密集型出口為主。發展到現在,自然要提高檔次,不能再延續過去的模式。

  到地方看一看,下面的企業實際上都在改變,都在提高自己的技術水準。所謂的問題主要是媒體把網際網路炒作得太熱了。網際網路是個手段,而不是一個目的。網際網路很重要,這沒什麼問題,但是我們要擺正網際網路的位置。如果大家全都去搞網際網路,把資金全都投在網際網路領域,我覺得這些錢多數會給虧掉。我們還是應該踏踏實實搞好製造業。

  人力資源欠賬是中國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最現實難題

  中國新聞週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勞動者素質有很高要求,但是目前中國的教育不公平等問題突出,這一問題如何解決?

  姚洋:成功的經濟體有一個共性就是比較平等。中國目前在這一點上,是不符合成功的標準的。我們應該做出確實改進。

  “十三五”規劃提出重建學徒制度,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目前很多基層工人的水準很低,不適應技術升級。通過學徒制度,提高技術工人的水準和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我還建議,有條件的公司、工廠,應該建立自己的技校來培養技術工人,這對於提高我們國家的技術水準非常有幫助。

  中國新聞週刊:除了勞動者素質,勞動力也很重要,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姚洋:長期而言,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不斷提高教育水準,通過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生産率,儘量補救。多生孩子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新聞週刊:作為經濟學家,你認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需要關注的現實問題是什麼?

  姚洋: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投資人力資源,特別是提高工人隊伍的技術水準。

  過去,我們沒有形成完善成熟的人力資源體系,主要是低成本擴張,所以不在乎人力資源的投資。現在産業要轉型,相應地工人素質也要提高。不然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能設計出來,但是製造不出來。製造不出來是因為工藝水準不夠,工藝水準不夠,是因為工人素質不高。

  我覺得,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果説有瓶頸的話,就是過去在提高勞動者素質方面我們長期欠賬太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