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周子勳:松市場和促改革是穩增長的關鍵

  • 發佈時間:2015-10-08 07: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距離國家統計局公佈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的時間已越來越近,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經濟政策正處於微妙時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六週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中表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今年能完成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在筆者看來,這段話強調了三層意思:一是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不掉以輕心;二是重申經濟仍處於合理區間表明中央對當前經濟不過於憂心;三是中央對完成7%的預期目標有信心。

  一系列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在三季度企穩仍有相當難度。從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8月份多項經濟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仍延續了7月以來的頹勢。而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國內製造業面臨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

  國家統計局10月1日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9月份製造業PMI為49.8,雖然比上月回升0.1,但這一提升顯得活力仍不足。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持續,近期中國政府正打出新一輪刺激投資的“組合拳”。僅僅在9月份,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公路鐵路項目投資就超過4000億元。而財政部9月底也在兩天之內送出兩項投資“大禮包”:先是推出第二批206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範項目,總投資金額近6600億元,項目數量、投資金額和覆蓋範圍都較第一批明顯擴大;隨後成立了1800億元的PPP融資支援基金,為PPP順利落地保駕護航。

  如果國內外經濟形勢繼續維持當前態勢,這種政策重心的傾斜恐怕會成為今年的政策執行基調。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最新一期《中國金融》雜誌發表題為《貨幣政策的發展、挑戰與前瞻》的文章,在談到未來貨幣政策走向時文章指出,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預調微調但不搞強刺激,更加注重精準發力,更有針對性地解決結構性問題。

  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重點就是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為結構調整拓展時間和空間。央行稱,貨幣政策並不針對個別商品價格變化進行調整,主要是觀察物價的總體水準。而物價分化格局保有寬鬆重啟空間,人民幣匯改、外匯佔款趨勢性下降增強了貨幣政策獨立性,通脹不構成貨幣政策的主要制約因素。

  基於此,市場一致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寬鬆方向,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配合“穩增長政策”繼續實施和發力。不過,如何松貨幣?這裡的政策尺度十分微妙。值得注意的是,阻止釜底抽薪式的資本外流已成中國的燃眉之急。

  10月7日,央行公佈數據顯示,9月外匯儲備3.5141萬億美元,在8月出現創紀錄的939億美元減少之後,外匯儲備下滑勢頭有所放緩,但仍未走出連續下滑的局面。

  毫無疑問,目前來看,以下幾個問題將對中國下一步的貨幣政策與市場化改革政策形成極大考驗:

  一是在經濟基本面上,反映出國內經濟低迷,企業投資活動減少,融資需求也隨之減少,金融産品的供應反而顯得不足。

  二是國內市場雖然經歷了資金外流,但在此次國內資産市場大幅擴張的“甜蜜”時期(房地産上漲、股市擴張、政府負債激增),多次寬鬆政策和信用擴張措施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在中國融資困難的表像之下,實際上暗藏了大量浮濫的頭寸,希望賺快錢的資金就像被吸進海綿的水一樣,隱藏在資産市場中。

  三是實業領域的資金狀況與資産市場完全不同,資金“脫實就虛”嚴重,堅守的實業企業獲得融資仍然困難。再加上過去若干年資金掮客們發展出玩資金的鏈條,通過人為方式不斷抬高資金成本,形成融資市場上的一個個“中梗阻”。

  要穩住增長、改變市場預期,僅靠央行“松貨幣”遠遠不夠。對相關決策部門而言,在松貨幣的同時,更重要的“松市場”和“促改革”。

  今年經濟能否平穩過渡,直接關係到“十三五”開局。正如專家所言,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的難度加大,更有挑戰的是,中央政府出臺的諸多政策對於刺激經濟的效果降低,這種複雜的局面也會對確定“十三五”規劃的基調産生影響。

  (作者為《中國經濟時報》社評理論部評論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