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張茉楠:TPP是否會重構全球多邊貿易體系

  • 發佈時間:2015-10-08 07: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美國主導的TPP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已經達成,形成了環太平洋12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圈。但與之相比,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恐怕是未來中國將要面臨的更大挑戰。

  美國發起TTIP,很明顯是與TPP一道構成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的“兩翼”,而“主體”則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美自貿區。

  從雙方利益的角度看,美歐TTIP在推動相互服務貿易和投資發展方面的潛在空間較大,是著力點和重點領域。

  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服務貿易國家,歐盟是全球最大的服務貿易國家集團,美國自歐洲的服務貿易進口以及對歐洲出口均佔其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40%,而美歐目前在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開放的空間較大。投資方面,美國公司在歐盟的投資約為2萬億美元,而歐盟公司在美國的投資約為1.7萬億美元,兩個地區互為最主要投資目的地。

  從歐洲利益看,歐洲獨立研究報告表明,自貿協定所産生收益的80%,建立在降低監管負擔和簡化手續,並使服務貿易和公共採購更加自由化的基礎上。在自貿協定完全執行後,歐洲每年將從中獲益1190億歐元。歐盟對美國出口總體將增長28%。在行業方面,最大的貿易增長將是汽車行業,歐盟汽車出口到美國將增加149%,向其他地區出口將增加約42%,進口擴大43%。

  從美國利益看,美國試圖通過其主導的TPP發展以實現“重返亞太”的戰略目標。如果能夠促成TTIP的發展並形成美歐聯合主導的局面,美國和歐盟針對亞洲的政策協調程度無疑會加強。美國借助TTIP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腳步和進程會大大提速。美國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區、TPP/TTIP等多重區域一體化安排,重構其主導的新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

  當然,美歐雙方分歧也比較大,要處理的談判難題也不少:一是農産品補貼方面;二是高技術保護壁壘方面;三是剩餘關稅壁壘方面;四是“邊境內”監管障礙。

  顯而易見,美歐區域一體化的安排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相互的貿易與投資,但更重要的是欲主導全球貿易規則甚至影響或構建新的多邊貿易體系。

  按照美歐TTIP協定,雙方要求盡可能取消跨大西洋貿易領域工業品和農産品全部關稅;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加強在公共採購、政策制定領域的合作;在競爭、貿易便利化、勞工、環境等領域制定最新規則;確定共同的目標和策略,以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並推動其在第三國市場和國際組織的實施;共同制定並實施聯合策略,以解決中國、俄羅斯、日本、烏克蘭等國的市場準入及其他貿易相關事宜。

  然而,一旦TTIP談判達成,將在更大程度上改變世界貿易規則、標準和格局,挑戰新興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間的準貿易聯盟。美歐將在智慧財産權、勞工標準等方面制定新的規則,這對想進入美歐市場的企業來説無疑提高了“門檻”。

  此外,由於自貿區具有對內開放、對外限制的特徵,因此在美歐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對區外經濟體則構成更高的壁壘,會産生貿易轉移的後果。這也意味著中國對美出口將面臨歐盟的競爭壓力,對歐盟出口將面臨來自美國的競爭壓力。

  鋻於此,中國必須儘早制定積極的應對策略,一方面,須以更大勇氣迎接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挑戰,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制定新一輪國際經濟特別是貿易投資規則,從雙邊、多邊兩個方面加快構建中國版本的自貿區網路。同時也要借自貿區談判為契機,通過更高標準的國際貿易規則,倒逼市場化改革。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新的增長預期,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佔據更主動的位置。

  另一方面,TPP和TTIP會讓中國更加倚重“一帶一路”,並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重建經濟大迴圈,充分挖掘“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經濟互補性,進而構建更完整的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促成亞歐經濟一體化和利益共同體。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