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梁國勇:創新驅動勾勒中國製造業藍圖

  • 發佈時間:2015-06-10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建  責任編輯:王斌

  訪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濟事務官梁國勇——

  創新驅動勾勒中國製造業藍圖

  工業是經濟的根基,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源泉,工業的發展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首個10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公佈後,本報記者專訪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濟事務官梁國勇。

  《中國製造2025》涉及內容非常全面,但又針對關鍵問題著力佈局,重點非常突出。梁國勇説,一個國家的製造業由大到強,創新是必由之路。在《中國製造2025》的具體內容中,創新是勾勒藍圖的一條主線:在基本方針上將“創新驅動”放在首位,在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中將“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列為第一條,“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也居5項重大工程之首。這強調了創新在中國製造業轉型和升級中的核心地位,抓住了重點和難點,讓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中勇立潮頭。

  梁國勇認為,《中國製造2025》表現出中國製造業鳳凰涅槃、自我重生的決心和勇氣。隨著這個宏偉藍圖的順利實施,中國必將在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他説,自己的信心首先來自於中國製造業從“大”到“強”的轉變具有堅實的基礎。其一,“大”是“強”的基礎:中國工業的龐大規模、完備體系和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為其在品質、競爭力和附加值上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其二,中國龐大且高速增長的本土消費需求,為中國製造業升級提供了助力。其三,中國的整體科研實力和人才優勢為中國製造業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其四,中國資訊産業的實力,特別是獨特的、世界級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也是生産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獨特優勢。其五,很多行業複雜而高度集中的供應鏈確保了中國在製造環節的競爭優勢,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為向價值鏈高端升級提供了基礎。實際上,來自東南亞的競爭在導致生産能力“分流”的同時也強化了以中國為核心的區域供應鏈。

  其次,中國的製造業中誕生了數量龐大的優秀企業,這些企業從“大”到“偉大”的轉變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相對於金融、電信等服務領域而言,中國的製造業普遍具有高度開放、競爭的産業環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企業,往往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成長衝動。當然,不同行業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某些行業的“冠軍企業”已經成長為世界範圍內的行業領導者;某些行業中的中國企業已經在與跨國公司的本土競爭中佔據上風,開始啟動強有力的國際化進程;普遍而言,很多行業的中國企業已經在低成本製造和本土行銷方面建立了競爭優勢。對後者而言,若能抓住機遇通過收購、戰略合作等方式,與發達國家企業在科技、研發和品牌方面的優勢實現對接,同時將價值鏈向海外延伸,以更多地利用低收入國家的廉價生産要素,將跨越性地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從而極大地增強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後勁。

  再次,合理、有效的政府政策,將對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中國製造2025》將在製造業領域發揮核心作用。為進一步提升政策實施的具體效果,中國應把以下3方面作為著力點。第一,有效的政策協調值得重視。《中國製造2025》推出的具體政策措施應與投資和産業發展政策、財稅政策、貿易政策、外資政策、科技政策、反壟斷政策的實施,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和國有企業改革密切協調。第二,公平的市場競爭至關重要。政策的實施應旨在強化市場可競爭性,避免限制或扭曲競爭;應在支援優勢國內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同時,努力營造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國內公平競爭的環境。第三,政策實施應具有動態性和靈活性。“選擇性支援”是傳統意義上産業政策有效性的來源,但在支援對象的選擇上沒有人能保證“押寶”一直正確。面對高度動態的世界科技和産業版圖,應依賴市場力量,同時保持政策的靈活性,並進行動態的調整和完善。

  在採訪的最後,梁國勇説,工業強國夢凝聚了幾個世紀中國人的汗水,今天仍然是中國人為之奮鬥的夢想。中國實際上已經處在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中,而《中國製造2025》的推出和實施,有望加速這一進程。相信到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中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必將更加鞏固,綜合實力必將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經濟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陳 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