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李稻葵:基礎設施、産能更新與消費是未來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5-05-04 07:39: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裏曼講席教授(Mansfield Freeman Chair Professor)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公司金融、國際經濟學、中國經濟。講授課程包括中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發展、國際經濟學、中國經濟等。

  發表著作有《逼出來的大國崛起

  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拐點已經出現,具體説發生在2007年,經濟結構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而且中國經濟潛在長期增長率仍然比較高。

  短期增長速度下降具有比較明顯的週期性因素,必須加快重點領域改革,以催生基礎設施、産能更新、消費三個增長點,加快動力的轉換。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新浪財經和清華經管學院聯合舉辦的新浪·長安講壇第270期日前召開。中國經濟50人論壇特邀專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發表了題為“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長動力轉換”的主題演講。

  中國經濟結構已經在向好發展

  李稻葵上來先講結論。

  他説,他要交流的話題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應該怎麼轉換,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當前改革應該改哪些方面?對此,他總結為五個問題,其中第五個問題是基於前四個問題的推論。第一個問題,增長速度是否已經回落,增速的回落是否已經見底;第二個問題,講了若干年的結構調整是否已經出現了重要的進展;第三個問題,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到底是多少;第四個問題,如果舊增長點——房地産、出口已經離我們遠去,那新的增長點在哪;第五個問題,政府到底應該做點什麼。

  對前幾個問題,他的結論是:在2007年到2009年之間,經濟結構調整的拐點已經出現,經濟結構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中國經濟潛在長期增長率仍然比較高,至少未來10年在7%以上。短期增長速度下降具有比較明顯的週期性因素,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基於這些分析,推論就是,在短期來看,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必須加快,目的是要催生新的增長點,加快動力的轉換。讓舊的發動機逐步退出去,就像大輪船行駛一樣,一邊行駛,一邊要換動力,換發動機。

  首先,關於結構調整的判斷。按照國家統計局官方的數據,消費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從2010年開始往上走,從35%上升到2014年的36.2%。但是據他測算,從2007年開始,中國經濟中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就已經開始上升了,去年已經達到44.5%。在李稻葵看來,國家統計局測算居民消費,最近一個時期以來越來越不準,越來越低估。它的測算依靠的是入戶調查,在實際操作得不到很多中高收入家庭的合作。

  李稻葵表示,從2007年開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上升,同時進口量在上升,相對而言出口量下降。道理很清楚,國內消費一上升,很多居民就會買國內的産品,國內企業就會逐步發現內銷比外銷容易。當中國消費上升的時候,很自然進口量就上升了,出口量就會下降了,因此可以看到,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貿易順差下降,消費比重上升,李稻葵認為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勞動收入佔GDP的比重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發生的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就發生在2007年。勞動收入比重上漲跟消費是一致的。道理很簡單,因為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收入來源是靠勞動》趾臁⒗潤賺錢的人是少數,而且這少部分人是老闆或者政府,沒有時間也不太可能擴大消費�

  再有一個證據證明勞動收入上升是因為勞動力市場逆轉帶來的。2008年,城鄉收入差距開始縮小,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速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開始同步。之前,農村收入基本趕不上城裏人收入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逆轉過來,農民工的收入增長速度超過了城裏人的收入增長速度。

  李稻葵説,作為重要推論他認為,這一系列正向上去的發展趨勢,都是市場經濟激勵帶來的,而不是政府政策帶來的。中國經濟增長到這個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出現變化,開始發力了。所以要呵護這麼一個趨勢。

  十年內還有7%到8%的增長潛力

  李稻葵的第二個觀點,是關於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

  他介紹,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下臺階,也應該下臺階,未來10年要降到6%以下。有一個説法,消費、投資、出口、生産這多駕馬車要同步降溫,多只靴子都要落地。現在增長速度降了,但是生産能力的靴子還沒有落地,所以增長速度還在下降。

  李稻葵表示,自己的觀點與主流觀點不同。首先他認為,中國經濟中短期,也就是從現在到未來5、6年,制約中國經濟的因素是在需求一側。當前基本上國內每一個産業都産能過剩,重化工不説,手機、汽車這樣的消費品也都是産能過剩的,所以勞動力的增長放緩不是制約中國經濟中短期放緩的因素,中短期談勞動力為時過早了。

  第二條更重要。不能只看勞動力的人數,還要看勞動力的素質。論勞動力的素質,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中國是最高的,有一大批初中或者是高中畢業的藍領工人,不出國沒有感覺。講到這裡,李稻葵説了一個例子。印度文盲率是30%,婦女文盲率60%,非常高。而且印度的文盲定義跟中國不一樣,不能簽出自己的名字才叫文盲。他第一次去印度的時候,一下飛機遇到一個東北人,説是來修路的。李稻葵就問,為什麼把中國工人搞到印度去修路,明明印度工人工資更低。他説印度工人雖然工資低,但是工作兩小時就要休息兩小時,中國工人一口氣幹6小時,週末還幹,效率高。

  關於每人平均GDP,李稻葵認為不能簡單算一個絕對值就下定論。一個經濟體的增長潛力,更多地取決於這個經濟體與領先國家的差距,中國經濟追的是移動的靶子。美國是全世界經濟發展大國的領跑者,每人平均GDP大約5萬美元。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的標桿,它的商業模式,它的技術,都是我們在不斷學習的對象。要談差距,現在中國跟美國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11000美元不是拐點,等中國和美國差距縮小到一定程度,那時候恐怕才是拐點。

  李稻葵認為,要研究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必須考慮幾個因素。第一,與前沿國家每人平均GDP的差距。按購買力平價算,2014年中國是美國的19%,要比較東亞國家和其他趕超國家每人平均GDP是美國19%時候的狀況,而不是簡單按照11000美元計算。第二,要考慮人口與制度的稟賦。國與國不一樣,一個國家的基本制度、文化傳統,人口素質決定這個國家未來長期增長的潛力。中國人口素質比較高,宏觀經濟管理比較謹慎,長期屬於順差,財政基本上有盈餘,儲蓄率比較高,人口注重教育,同時開放度比較高,這樣的經濟體是具有趕超能力的。

  日本、南韓、台灣地區三個經濟體在每人平均GDP達到美國19%水準之後的下個5年,都明顯超過了7%。再通過和拉丁美洲國家比較,即使是最悲觀的情況,2050年中國也應該達到美國的40%。不管怎麼講,從2015年開始,到2022年本屆領導人任期結束,還是能夠達到7%到8%的增長速度。所以大家還是應該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充滿信心。

  房地産、國際形勢、缺少激勵是三個不利的短期因素

  李稻葵説,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觀點的話,大家就要問,為什麼現在的增長速度下滑?我們的解釋是,這個增速下滑不是潛力在下滑,不是説我們汽車跑在高速公路上,馬達不行,而是出現頂風、逆風或者路面情況不好,是週期性因素,是短期因素。有三個短期因素出了問題。

  第一個因素,房地産。房地産市場過去幾年太火了,提前把房子賣了。現在中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住房面積是35平方米,89.9%的家庭至少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很多老百姓不買房子了。結果地産的投資增長速度去年降到10.5%,整體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是15%,房地産拖了後腿。一般房地産增長速度超過平均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去年拖後腿,我相信今年還會出後腿,儘管今年有救市政策。房子賣多了,這幾年要消化。

  跟房地産逆相關的是理財股票。為什麼?很簡單,現在投資理財增值保值的興奮點已經不是買房子了,是理財、股市。理財産品4%以上的回報太厲害了,你可以買各種寶,24小時可以跑,流動性多好。如果你手裏有個幾百萬人民幣,可以買信託,7%的回報。買房子多費勁,排隊、看房子、找律師,還要裝修、出租、房地産登記,處級幹部以上還要申報。我看房地産明年6月份以前很難翻身,這個需要時間。

  第二個因素,國際形勢。現在除了美國、英國之外,全球經濟都在下滑。而且這幾年出現一個事情,是多年以來沒有發生的。過去兩年,全球出口增長速度少有的低於整個GDP的增長速度。這對中國很不利。

  第三個因素,現在缺少正面激勵。很多的地方政府不知道該怎麼發力,因此不願意發力,怕發錯力出現腐敗和違規。據了解,國務院很著急,希望提前把政府工作報告承諾的大型投資項目趕快啟動,趕緊兌現,但是地方政府接不下來,他們不知道怎麼配套。從前地方政府是搞配套的。今天跟水利配套搞水利,明天跟鐵道總公司配套,錢東挪西挪,現在不敢了,所以現在就出問題了。還有,現在鼓勵地方政府發債,但是地方政府不知道怎麼發債,問題很嚴重。

  基礎設施、産能更新與消費是三個新增長點

  他表示,中國經濟有增長潛力,現在週期性的減速,不妨把眼光放遠一點,看中國經濟未來5、6年或者10年,到底哪些方面是新增長點。這個事情看清以後,再來講現在政府應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他認為,至少有三個新增長點。

  第一個是基礎設施建設。去年有機會跟總理座談,他專門講這個事。中國老百姓,至少城裏的老百姓缺的是公共設施。舉一個例子,北京市居民家庭平均的電視機尺寸比倫敦的要大,家用電器的水準比倫敦的要好,住房面積也不比倫敦的差,家裏的整潔程度肯定比美國、英國都要好,裝修也很漂亮,差的就是出門環境。出門空氣污染還堵車,一颳風下雨路上就有大麻煩。出了北京市,一地震就需要捐贈,不是説不應該捐贈,而是説很多地方的設施不行,稍微有一點地震,房子就垮了。所以,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

  用數字説話,中國每百人行動電話88部,美國是93部,但是每百人寬頻的擁有量,中國只有13個人用寬頻,美日歐是33個,這是數量級的差距。這裡面,寬頻是公共産品,手機是私人産品。再根據IMF的數據,2010年,中國每人平均基礎設施擁有量僅僅是西歐的38%,北美地區的23%,日本、南韓的18%。根據這個數字做一個測算,假如中國花20年時間把每人平均基礎設施量趕上西歐,未來5年,平均每年可以拉動GDP增長1.5%;如果想趕上北美水準,增長還能更高一點,達到3.1%;想趕上日韓,每年可以拉動增長3.9%。

  第二個增長點,産能更新。北京的大氣污染主要是周邊重化工業帶來的。在北京周邊,存在3億噸的鋼鐵産能,解決策略只能是給政策搞置換,把破鋼鐵廠炸掉,引導投資去建世界上最先進沿海鋼鐵廠。在德國魯爾工業區,那裏在萊茵河之畔煉鋼,水是零排放,自我迴圈,降塵量是城里正常降塵量的一半,各種空氣指標比城裏搞得還好。中國經濟並不差錢,如果1年轉1億噸的生産能力,按曹妃甸的投資規模至少要8000億元的固定資産投資,這是今年高鐵的開工量。這是還只是轉移1億噸,現在是10億噸的生産能力,至少可以搞5年把一半轉移出來。

  第三,消費。消費佔GDP的比重現在開始往上走了,再過4、5年應該能夠達到50%左右,那時候消費就會成為增長的動力。

  推動三個增長點政府要做三件事

  這三個産業怎麼營造?李稻葵認為,政府應該幹三件事。

  第一件事,投融資體制要改革,這是當務之急。當下基礎設施建設的的確確是一個增長點,但問題是,中國還沒有找到一條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融資方式。國內應該學習世界銀行的基本辦法,成立一系列長期投資建設基金。這個基金首先由政府拿一筆錢做擔保,向市場發長期債,這樣債務利率就能下來。然後到各個地方評估,哪個項目好就給哪個項目投,不讓地方政府自己説了算。而且這種長期債務要公開,要讓資本市場投資者不斷監督這些投資基金的運作。

  第二,正向激勵。反腐很重要,但是除了對地方官員講八項規定之外,還要誰幹得好就獎勵誰。政府不要認為提拔幹部就是激勵,組織行為學告訴我們這個是不對的,因為概率太小,所以激勵太小。

  第三,環保升級。要給環境保護部更多的職責抓違規,把違規的産業幹掉。同時要給環保部一點自己的基金,用來給環保部認為靠譜的項目補貼。如果只抓違規,環保部就變成了高級城管,環保可能永遠搞不好。但是如果把環保跟發展放在一起,就厲害了。換言之,環保部不僅要有牙齒,還要有錢包。

  Q&A

  問與答

  Q&A

  Q&A

  問:您剛才講幾個增長點主要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産能更新方面。我想問一下,在服務行業的供給擴大方面有什麼增長點嗎?

  李稻葵:毫無疑問,中國有很多供給方面的缺口,尤其是在一些重點的服務行業,包括打車。但是,我覺得這些不足以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支柱。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奔跑呼號了很多年要打破壟斷的一些産業,包括計程車行業,終於迎來了網際網路的春天,網際網路成為打破壟斷的利器。很多利益集團擋也擋不住,計程車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網際網路為什麼厲害,這是人民戰爭,網際網路人人都有觀點,人人都可以用滴滴打車,人民戰爭擋不住,非常好。但是從增長上來講,短期還靠不上。

  問:現在股市非常火,很多同學把下半年的學費都用來炒股了,感覺就像是把他們應該消費的錢轉到投資上,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好不好?

  李稻葵:股市上漲對消費是不是有負面影響,股市跌了是不是很多學生吃不上飯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一般來講有這樣一個規律,在股市上漲的過程中,短期消費是下降的,很多人不買汽車了,不買大件了,不買電冰箱和沙發,去投資了,這是短期的。但是很快,不出半年、一年,股市一穩定下來,消費就會上去了。

  如果股市上去之後就穩定了,很多人就開始往外跑了,這是財富效應;如果跌的話,可能會影響消費。總的來講,股市上升的過程對消費是有負面影響的,如果股市上升之後穩住的話對消費有正面影響,如果股市上去又下來對消費有負面影響。市值絕對值對消費是有影響的,有研究表明是這樣。

  問:在老齡化的挑戰之下,您對中國將來的經濟形勢還有同樣的看法嗎?

  李稻葵:人口增長速度放緩,甚至不遠的將來人口絕對數下降,確實是中國經濟存在的風險。原因是生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了。尤其是經濟越發展,婦女生孩子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在中國社會,生一個孩子,一般的婦女要耽誤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職業生涯會中斷,可能永遠産生一些影響。華人社會裏面,香港和新加坡生育率非常低,香港女士第一次結婚的年齡平均是29到30歲,非常晚。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再能幹,也不能替新加坡女士生孩子,各種招都使出來了,沒用。新加坡人口之所以還能增長,是從我們這兒移民過去了。

  所以,必須馬上放開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委員會應該變成鼓勵生育委員會。因為這個趨勢已經形成,你無法逆轉了。而且人口的生育一波接一波,這一波生長了,那一波已經少了,有長期滯後的影響。

  我為什麼沒有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原因是當我們考慮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兩件事,不能光看年齡增長。

  一看每人平均GDP,當每人平均GDP比較低的時候,很多人願意工作,60歲的時候還願意工作。舉一個例子。今天在法國、義大利,60齣頭就可以退休了,而且很多人不願意幹活了,期待退休。在中國,如果我們給60歲的勞動力工作,推遲退休,退休金還可以增加,一定有人願意做。我的意思是説,當人口收入水準比較低的時候,人口老齡化其實沒有那麼可怕。

  第二個因素要考慮健康。今天60歲的男士或者女士,我相信比他們父親母親50歲的時候健康情況還要好。中國對健康的關注是非常高的。我們很重要的思維,就是延長我們的壽命。為什麼中國人口多,是因為我們中醫搞得好,每個村中都有一個郎中,老百姓也注重養生。

  這兩個因素告訴我們,人口老齡化遠不會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樣,對中國經濟增長有那麼大的負面影響,但是應該及早放開生育,鼓勵生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