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張敬偉:中國新常態與世界新平庸

  • 發佈時間:2014-12-17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聖誕狂歡和新年鐘聲越來越近,2014年也即將成為歷史。這一年全球經濟形勢可謂高開低走——年初全球歡呼經濟復蘇,年終世界依然處於惶恐不安的後危機風險中。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説法,世界迎來新平庸。

  美國進入了復蘇期,中國進入了新常態。尤其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來年中國經濟走向定了調,也讓世界安了心——雖然這個全球經濟引擎對世界經濟的拉動力不如以往,但新常態從定性到定量,也使中國結構調整的引擎動力從過度嘶吼轉化為輸出更為中性平穩的態勢,具有“新韌性”。

  內外市場在觀照中國經濟新常態時,經歷了一段複雜、觀望和糾結的心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許未讓那些聚焦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機構和觀察者統一共識,但中國經濟新常態已經成為事實。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想了解中國,必定要跟得上中國的節奏和邏輯。

  整個世界都在深挖細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希望在文本和邏輯中找到解讀中國的密碼。其實,過度糾纏修辭字眼,反而有身處廬山之惑,還不如細品一下習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峰會上對新常態簡明扼要的概括。從速度而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結構而言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而從動力而言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更重要的是,他強調“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 “通稿”看,“創新”是提了16次的高頻詞。回首再看新常態,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經歷2014年改革元年的結構調整,新常態戰略已經相當清晰。基於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高度關注,中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不厭其煩地用最通俗的修辭和邏輯,讓全世界洞悉新常態的核心要義,目的是讓全球輿論不至於誤讀。

  國際社會觀照中國經濟,不要再用老眼光而要有新思維,不要有中國經濟“不行了”的任性,而要對中國經濟轉型和抵禦風險的韌性充滿信心。

  當幾乎所有機構和輿論都將中國樓市泡沫和經濟下行相聯繫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漠視樓市調控。這也意味著,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宏觀經濟運作和政治決策過程,並未抓住要領。

  作為全球化最深的受益者,中國深切了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不僅是過度的期望,也包括偏頗的唱衰。作為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宏觀經濟抗壓、修復、反省和更新能力,足以讓世界驚愕。須知,中國是以非資本主義體系和獨特的政治文明形態,伴隨著危機的考驗而行進在現代化轉型路徑上的。新常態,不僅僅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須階段,也為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現代化提供了支撐。

  看全球其他市場。美國經濟復蘇,靠的是美元霸權,吃的是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老本。三輪量化寬鬆,在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危機陰霾的同時,也消耗了美國國際信用和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強勢美元來襲,更讓新興市場面臨資本流失、貨幣貶值的現實風險。

  從奧巴馬政府的執政現實觀之,即使美國實現了經濟復蘇,但美國的政治影響力大大降低。民主黨中期選舉的敗績,凸顯美國民意對奧巴馬內政的不滿。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敘利亞亂局,也意味著美國全球戰略的失誤。

  日本和歐洲,還在後危機的泥淖中掙扎。日本和歐洲,拯救經濟的辦法不多,量化寬鬆印鈔票,負債赤字救通縮,是為照搬美國量化寬鬆的東施效顰。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在未來相當長時間裏,或許依然是全球經濟最強之一,但其軟硬實力在相對走弱,其榜樣全球的範本效應也會大大降低。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水準,遠未達到2008年危機前的水準。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的説法,世界經濟面臨長期維持低增長的平庸時代的威脅。

  (作者張敬偉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