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林建海:中國需提高生産率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

  • 發佈時間:2014-10-10 11:03: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秘書長林建海近日表示,中國經濟過去的高速增長全球來看獨一無二。要達到長期可持續增長,中國必須堅持經濟結構改革,把握好改革的次序,並且在提高生産率上下功夫。

  林建海在IMF和世行年會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30多年間中國經濟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0%左右。在過去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達到7.4%的增長率非常不易。中國已經意識到經濟發展中的脆弱性和挑戰,必須通過結構性改革使經濟在長時期內保持全方位較高水準的增長。

  他説,中國的産業結構調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全球來看,服務業佔經濟的比重一般約為三分之二,在美國這一比重高達80%,在金磚國家中約為60%左右,但在中國只有40%多,這就需要通過改革將這部分潛力挖掘出來。他還指出,中國改革的議題繁多,他認為在設計改革先後順序的同時,還要考慮改革的速度。經濟改革環環相扣,必須要考慮到改革的全面性和平衡性。

  在林建海看來,面臨人口老齡化威脅的中國要想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産率的提高。數據顯示,2000-2008年,中國經濟的實際年增長率是10.8%,其中40%的增長率來自勞動生産率的提高。此後,勞動生産率的貢獻降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他認為,中國需要通過加強科研、教育的投入和機構治理改革等來提高勞動生産率。

  林建海認為,全球經濟復蘇比較脆弱,增勢不盡如人意,原因包括金融危機遺留下來的高負債、高失業率問題沒有解決,實體投資受到衝擊沒能回到危機前水準。美國的復蘇態勢一路領先。歐元區、日本國內需求低迷導致其經濟復蘇較弱,新興市場國家增長率也在放緩。

  根據IMF估算,2003-2008年間,全球平均潛在增長率接近4.5%,2010-2013年間約為3%到3.5%,而2014-2018年間可能會更低。新興經濟體的潛在增長率從6%至7%下降到4%至5%。

  林建海指出,寬鬆貨幣政策在應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要刺激增長,貨幣政策要和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形成組合拳。他認為,結構改革重點可以放在勞動力市場改革、價格改革、機構治理改革以及提高數據健全透明度等方面。

  談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林建海強調國際經濟格局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治理改革勢在必行。金融危機後,新興市場國家對全球經濟貢獻率高達四分之三,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三分之一,這种經濟格局的變化必將反映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上來。

  由於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美國目前還沒有批准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該改革一直被擱置。林建海呼籲外界對改革抱有信心,並表示美國政府也在積極努力為國會通過打基礎。他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這一過程,相信改革目標最終會實現。

  談到金磚國家成立應急儲備庫,林建海説,IMF歡迎金磚國家成立新的區域融資安排,兩方應該加強合作協調溝通,相互補充。儘管側重點不一樣,但是目標都是為了成員國和全球經濟的繁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