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民營銀行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 發佈時間:2014-08-25 12:45: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近日,中國銀監會正式批准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他們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分別落戶于深圳、溫州、天津,市場期待已久的民企辦民營銀行的夢想終獲實現。但因民營商業銀行從一齣生就沒有政府這座大靠山,同時還要面對著業務同質化嚴重、壞賬隱憂不斷攀升的商業風險,毫不誇張地説,民營銀行的未來面臨著多重隱憂,甚至隨時可能會面臨倒閉。
在殘酷的競爭環境裏,民營銀行要想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就必須以高回報為誘餌,進行攬存吸儲。民營銀行高回報肯定是伴隨著高風險,沒有國家信用做後盾,你敢往裏面存錢嗎?
市場除了爭相解讀這些民營銀行將攪動銀行業的固有格局、催動銀行業的市場化外,對未來其面對的隱憂幾無筆墨。
其一,我國小微企業數量龐大,面對鉅額的小微融資需求,目前僅3家實力有限的民營銀行。 P2P抗衡傳統大行的效果都遠勝他們,民營銀行沒有與大行抗衡的力量。其二,民營銀行通過高利率吸存,資金運用成本必然高企,依舊無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問題,而傳統大行們規模龐大、資金成本低的優勢,民營銀行難以撼動,更別提叫板了。其三,與大行比較,民營銀行在吸存方面沒有優勢,必然會在資金價格上動腦筋,但在其遵守存款利率上限限制規定的背景下,如此一來政策風險就非常大,反而會給自身帶來不可預測的金融風險。
民營銀行是民企又是銀行的雙重屬性,決定了民營銀行肩負著民營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雙重經營風險。首先作為民企,民營銀行的弱勢是與生俱來的,主要表現在信用壁壘、市場準入、稅負等方面。其次作為銀行,弱勢主要體現在沒有國家信用作支撐,更沒有完備的資訊網路和遍及全國的分支網點。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無論吸存還是放貸,都需要歷史信用作為強大的後盾。存款人之所以敢於將大量存款存到銀行,原因很簡單,就是出於對銀行的“信任”二字,再往深處講,存款人是對國有銀行背後國家信用的信任。更為重要的是,銀行通過設立物理實體性網點吸收存款的方式正被淘汰出局,民營銀行只有通過“逆襲”的方式才能獲得成功,避開傳統業務鋒芒,另起爐灶幾乎是其唯一的生存法則。
可以預見的是,在金融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大部分老百姓把錢存入國有大行的目的不是高收益,恐怕只是為了圖個安心。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出臺的背景下,民營銀行應該通過差異化的戰略,從支援小微企業入手,通過簡化申貸程式,完全可以在民營、小微企業的領域分得傳統銀行業一杯羹。
首批民營銀行最快也要到2015年年初才能正式營業,留給襁褓中民營銀行的時間已不多。
當下,民營銀行不但需要面對信用體系、配套措施等尚不完善的市場環境,而且還要同時面對人才培養、管理團隊建設、大量資本投入等諸多問題。與此同時,大行們也在緊鑼密鼓地策劃對民營銀行的侵蝕和圍攻。近日,工農建中四大行幾乎同時宣佈減免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費和常年顧問費等費用,並優化信貸管理為小微企業融資“減負”,其意圖直指尚在襁褓中的民營銀行。
待到明年年初,在大行們一哄而上爭搶之後,民營銀行陸續開門營業之時,還能剩下多少市場空間給民營銀行?
預期等死不如借勢突出重圍。在銀行業網點渠道、市場容量飽和的背景下,民營銀行只有取道網際網路金融,從移動端線上殺出一條血路,才能夠與傳統銀行看齊。第一,在明年年初正式營業前,可以借助網際網路優勢,結合線下活動,從線上移動端獲取用戶,積累人氣和增加用戶數量。第二,借力網際網路金融,以大數據為基礎,圍繞産業鏈融資建設新型銀行,以更高效率、更大範圍服務好客戶。
目前,市場一致看好騰訊、阿裏入股的民營銀行,認為兩家都有流量資源,具有打造相對閉環的金融服務産業鏈和自主定制服務的能力。中國只有一家騰訊和一家阿裏,在他們之外,做實業出身的民營銀行依然不得不和傳統銀行針鋒相對,爭搶市場蛋糕。
批准易經營難,民營銀行邁向深水區,依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