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日媒: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網越撒越廣

  • 發佈時間:2016-02-05 14:17:29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日本經濟新聞》2月4日文章,原題: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網越撒越廣 中國企業正在加強海外收購攻勢。目標是擁有尖端技術和品牌的發達國家企業。此前集中于資源領域的收購對象正在向製造業、金融和房地産擴大。中國政府提出的“産業高度化”國策在發揮作用。但是,在不顧摩擦加緊對外投資的背後,透露出中國企業對國內經濟放緩的擔憂。

  2月3日,中國化工集團決定收購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産商瑞士先正達(Syngenta AG)。中化集團董事長任建新在談到收購目的時表示,“我們將與先正達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努力,保持公司在全球農業科技領域最領先的競爭優勢”。

  中化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先正達在農業生物方面的智慧財産權。先正達由歐洲藥企巨頭諾華(Novartis)和英國藥企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的農業部門在2000年合併成立。在農藥和種苗領域,與美國孟山都(Monsanto)競爭世界首位,在農藥領域位於世界首位。先正達將每年銷售額的10%用於研發,以卓越的技術實力聞名。中化收購先正達後,先正達的經營仍將委託給現任管理層,中化將參與新型農藥的共同開發,提高本公司的技術實力。

  中國半導體巨頭紫光集團正在積極向美國硬碟廠商西部數據公司出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坦言目的是“合法獲得智慧財産權”。

  中國企業獲得發達國家企業品牌的動作也愈發活躍。海爾集團在2016年1月決定收購美國通用(GE)的家電業務。收購後將繼續保留“GE”品牌,用於開拓北美市場。海爾在中國握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但在發達國家處境艱難。

  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額(非金融類)達到1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5%,創歷史最高紀錄。當前,雖然中國國內經濟持續減速,但是對外投資卻在擴大。某國有車企人士感受到了危機,“希望提高技術和品牌實力,擔心無法確保持續成長”。

  中國長期以勞動集約型的製造業為主,近期受人工費高漲等因素影響,這種産業培育模式將迎來極限。中國國內的潛在增長力也呈下滑傾向,中國企業不得不將目光放到獲取本國不具備的尖端技術和品牌上,進軍海外市場。

  2012年以來這種傾向愈發明顯。東風汽車向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PSA)出資,聯想集團收購美國摩托羅拉的移動終端業務。製造業的對外投資以成倍的速度擴大。

  調查公司清科研究中心預測,2016年將“在國家戰略的指導下,繼續高水準的對外投資”。但是,中國資金的膨脹很容易引發摩擦。2013年,中國豬肉供應商萬洲國際(原雙匯國際)決定收購美國史密斯菲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但受到美國國會的反對,收購談判陷入停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