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世界為什麼如此擔心中美南海“開戰”

  • 發佈時間:2015-05-26 07:14: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美國軍機到南海中國在建島礁搞“抵近偵察”遭解放軍警告的消息令南海局勢驟然緊張。透露該消息的21日當天,五角大樓又拋出“軍機和艦艇下一步可能進入中國南海擴建島礁12海裏範圍之內”的挑釁性話語。主管東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當天還慫恿其他國家仿傚美國,一起給中國難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2日用“十分不負責”“十分危險”奉勸美方不要冒險。俄羅斯媒體指責美軍在“犯規的邊緣玩遊戲”,稱這種極度無禮的挑戰在“考驗解放軍的克制力”。南海上空濃濃的火藥味令一些人擔憂中美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兩國是否“開戰”的話題再次升溫。美軍會進入中國島礁12海裏之內嗎?2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很有可能。不過,中國學者沈丁立也表示,美國在南海的底線應該是“不打仗”。

  進入12海裏“可能是下一步”

  繼21日通過媒體主動透露美軍最先進的P-8A偵察機偵察南海遭中方8次警告後,美國國防部當天放出狠話。五角大樓發言人斯蒂芬·沃倫在記者會上稱,儘管美國不承認中國對這些南海人造建築的主權主張,美軍偵察機和艦艇並未進入這些人工島嶼周圍12海裏以內的範圍,但“這可能是下一步”。當記者問到美軍是否會進入敏感區域時,沃倫表示,“我們對下一步動作沒有任何宣佈。我們將持續執行例行飛行任務。”此前,美國防長卡特被爆曾表態稱,考慮派遣艦艇和偵察機進入南海中國擴建的島嶼週邊12海裏之內。

  類似的強硬表態當天還來自一名白宮高官。據英國路透社22日報道,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在南海的偵察行動是“完全恰當”的活動,美國海空軍將繼續在全球的國際空域行使有關權利,也將繼續維護所有國家以適當方式行使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的權利。這名主管東亞事務的美國高官聲稱,“任何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試圖阻止美國海軍的行動,這樣做勝算不大。”拉塞爾還慫恿道,光是美國軍機能飛越國際海域還不夠,“每個國家和所有民間的行動者都應該不受限制地進入國際海域與空域”。英國《金融時報》21日還援引美參議院資深民主黨議員卡丁的話説,這樣做是阻止中國的挑釁行為,“如果美國在南海升起國旗,中國會不那麼具有挑釁性”。

  “中方要求美方嚴格遵守國際法和相關國際規則,不要採取任何冒險和挑釁行動。”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將繼續嚴密監視有關海空情況,並視情採取適當和必要措施,防止發生危害中國島礁安全的情況和海空意外事件。洪磊確認,美軍P-8A反潛偵察機20日抵近中方南沙有關島礁海域進行偵察活動,中方守礁部隊依照規定對其進行無線電喊話驅離。美軍機抵近偵察的舉動,對中方島礁的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極易引發誤判,進而導致海空意外事件,是十分不負責任,也是十分危險的,有損地區和平穩定。

  下一步美國真的會進入中國南海擴建島礁的12海裏之內嗎?2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一名中國軍事專家説,12海裏的範圍並不像在陸地上那麼明顯,只有通過雷達才能偵測到。美國極有可能在未來某一時刻向外界宣佈進入了,但真實與否外界無法確定。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會進入擴建島礁12海裏以內,但美國對中國的底線是“不打仗”。

  俄羅斯《晨報》22日分析説,美國偵察機飛過中國南海島嶼上空遭到中國軍艦警告,這是最近幾年兩國最為緊張的一次軍事對峙。德國《明鏡》週刊認為,南海的衝突越來越複雜,但兩個世界大國的態度越來越明朗,中美在南海“面臨攤牌”。對於五角大樓第一次允許公開中國建築活動以及對美國飛機發出警告的音頻和視頻,“美國之音”認為,這是警告中國不要走得太遠。報道引述邁阿密大學教授金德芳的話稱,過去幾年來時常發生類似事件,可是華盛頓試圖和北京私下溝通,以免局勢升級。2014年2月美國海軍上尉詹姆斯·法內爾因公開談論中國的挑釁行動而被迫辭職。

  “驟然緊張”是外界對南海當前局勢的普遍感受。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美國踐行了此前對中國發出的威脅,飛越了南海有爭議島嶼的上空,令該地區圍繞中國政府領土訴求的緊張局勢急劇升溫。《洛杉磯時報》稱,此次事件表明中美在南海問題上從打嘴仗升級到公開軍事對峙。五角大樓聲稱這樣做是表示不承認中國的主權要求,但有專家擔心,或許此次事件反倒會刺激中國宣佈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此次P-8A是從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起飛的。南韓YTN電視臺22日稱,在主權紛爭越演越烈的南海地區,中美兩國正在展開緊張的心理戰。俄衛星新聞網引述俄羅斯專家的分析説,本次對抗得以解決,但下一次可能就不會如此簡單了。美國正在犯規的邊緣玩遊戲,他們在中國享有主權的海域附近飛過。這絕不僅是美國在爭強好勝,而是對中國發出極度無禮的挑戰,“美國是在檢驗中國軍方的克制力”。

  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門口?

  “美國與中國因島嶼問題而引發的戰爭風險在增加”。英國《泰晤士報》22日以此為題的報道代表了不少國際媒體對中美摩擦走向的看法。南韓MBC電視臺稱,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展開針尖對麥芒的拉鋸戰,甚至有可能走向軍事衝突局面。俄羅斯《觀點報》稱,中國軍艦對美國飛機在南海發出警告及美官員對中國發表挑釁性好戰言論,讓中美兩個大國到了武裝衝突的邊緣。但發生軍事衝突對雙方來説都將引發災難性後果。另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22日報道,抵近中國擴建島礁的美國“全球鷹”無人機曾遭中國電子干擾。

  美國輿論不假思索地將衝突根源歸咎於中國。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莫雷爾21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稱,中國海軍這次對美國軍機發出警告,顯示中美兩國爆發戰爭的風險“絕對”存在,儘管這不符合兩國的利益。莫雷爾稱,中國若繼續此趨勢,中美就有開戰可能。“中國是崛起國,我們是守成國。他們想要更多影響力,我們願意挪動一點嗎?他們會主動進擊嗎?”同一天,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在印度尼西亞表示,中國在爭議的南海島礁四週填海造陸,破壞了自由與穩定,從而可能激起緊張情勢,甚至可能造成衝突。

  美國財經網站21日稱,投資大鱷索羅斯日前在世界銀行佈雷頓森林會議上擔憂地説,如果中國經濟的健康狀況不佳,如果中國將出口驅動的經濟轉變為內需驅動的經濟的努力失敗,中國很可能會製造一個外部衝突。“如果中國與美國的軍事盟友,比如日本,發生軍事衝突,我們就處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臨界點。”為避免爆發大戰,索羅斯呼籲美國作出“重大讓步”,如允許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加拿大獨立記者埃裏克·索默22日在俄新社撰文稱,美國正在利用軍事、經濟和輿論工具對中國展開“混合型戰爭”。在軍事領域,華盛頓擁有空海戰爭計劃,將軍力的60%集中到亞太,並大幅增強在盟國的軍力部署。美國推行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被視為發動對中國的經濟戰。而資訊戰則是,美國政客和媒體宣揚中國威脅論。美國在全球有650多座軍事基地,並同時參與多個地區的軍事衝突。而中國並沒有任何軍事行動,在國外也沒有軍事基地。美國對中國發動這場混合型戰爭是為了恫嚇、削弱和遏制中國。中國是一個核大國,絕不會允許他國染指自己的主權。試圖利用老牌帝國主義方式對待中國是不會成功的。德國全球觀察網22日稱,美國既要在歐洲對抗俄羅斯,又要在亞洲對抗中國。如果中俄聯手,美國將無法分身。

  打響第一槍,美國將失去亞太道德制高點

  德國新聞電視臺22日認為,美軍機抵近偵察目前更多的是美國的一次公共宣傳。目的是為了加強國際社會的印象,即中國建造島嶼是不合法的。雙方現在都還算相當謹慎。報道稱,此次中美摩擦説到底就是兩個國家爭奪亞太主導權。中國迅速崛起影響了原有的世界秩序,美國要全力抑制中國。沈丁立表示,南海在美國亞太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南海是交通要道,世界1/3的海上運輸經過南海,東亞往返歐洲的貨運也要通過南海。美國的想法是,“我不能要南海,但也不允許任何國家要。”

  “對中美對抗的恐懼急劇上升。”德國《經濟週刊》22日表示,如果中美發生衝突,意味著國際貿易將受到嚴重阻礙。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歐美許多企業在這裡設企業,很難相信衝突真的發生。美國戰爭學院教授金萊爾21日在其新書《相向而行——如何緩和美中之間日漸顯現的競爭關係》發佈會上表示,美中關係在方方面面都正處於螺旋上升的階段,這非常的危險。金萊爾建議,美中“各讓一半,折中妥協”,以“合作共事螺旋”來替代目前的“矛盾升級螺旋”,緩解兩國之間的競爭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慶四22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中美正式開戰可能性不大,擦槍走火倒是時刻都有可能。中國需要用80%至90%的精力應對南海問題,美國只需10%至20%,因此南海問題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決心。中國若沒有實質動作,美國會得寸進尺;中國如果強硬,美國則不敢有大動作。受訪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美國沒必要軍事上直接挑釁中國,如果美國打響第一槍,無疑將是其重大的軍事戰略失誤,它將失去在亞太地區的道德制高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