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3-31 17:27: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對於某些國外媒體而言,唱衰中國的發展前景可能是件時髦的事,但中國的發展步伐依然強勁。

  《每日電訊報》3月28日發表Liam Halligan的評論文章稱,全球12座最長的大橋中,就有不下9座在中國,均是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裏建造的。而美國最長的橋梁——路易斯安那州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則建於1956年。

  中國發展過程中取得的赫赫戰果不勝枚舉。但中國興建橋梁的速度及其膨脹的野心更是令人震驚。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市場化改革,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8%,而美國僅為2.5%。早在1980年,中國經濟規模僅有美國的十分之一,直到2004年也只有美國的一半。

  這一數字的象徵意義非同尋常。美國自1872年超過英國以來,一直雄踞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位置,但如今它已經無法再毫不含糊地坐在這把頭號交椅上了。

  當然,中國正在努力應對樓市低迷、出口不穩、國內投資趨冷等問題。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4%,創下24年來新低。

  然而,中西方國家間的經濟增長差距依然很大。儘管美國一直在鼓吹經濟“復蘇”,但2014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僅為2.4%。此外,歐元區也同樣瀕臨衰退。

  由於中國經濟增速令西方國家望而卻步,因此中國希望獲得更多的地緣政治力量——對於這一點,我將給出三點迥然不同的證據。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宣佈英國加入亞投行,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回應,白宮官員指責英國“不斷遷就”中國。

  儘管英美這兩個親密盟友之間的這種公開外交爭論並不常見,但隨後發生的事情卻更是非同尋常。

  英國決定加入亞投行之後,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紛紛效倣——此舉令美國形單影隻。儘管美國將中國視為地緣政治對手,但西歐國家更在意中國作為未來貿易夥伴的重要地位。

  上周,這種分歧變得公開化,令美國陷入兩難境地之中——到底是繼續對亞投行説不、還是順從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意志。美國的答案似乎是後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樂意”與亞投行合作。儘管日本現在掌握著美國支援下的亞洲開發銀行,這也正是亞投行所希望取代的機構,但日本也已表示,它現在願意與亞投行合作。

  無論發達國家樂意與否,它們都必須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英國的貿易赤字現已相當於GDP的6%。同時,創立亞投行之舉也表明,中國正在合力打造一個以本國為中心的全球金融體系,目的就在於改變美國的霸主地位。

  除了亞投行以外,中國還創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並計劃創建一個類似于IMF的應急儲備機構以及上合組織開發銀行。

  2014年11月的APEC峰會上,中國注資400億美元創立“絲路基金”,目的就在於為連通中國與中亞地區的鐵路和機場提供資金支援——而中亞也是美國一直在主張政治及軍事影響力的地區。

  中國尋求在亞洲及之外的地區施加影響力並不奇怪。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也是美國政府最大的債主。央行所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已從2001年的500億美元上升至1.27萬億美元。

  任何質疑中國野心的人都應當將目光跳出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看看中美洲正在發生的事情。1914年,美國接替法國開鑿巴拿馬運河,這一項目標誌著美國開始統治世界。

  而今天,中國正在開鑿長達170英里的尼加拉瓜運河。這條可以容納更大船舶的運河無疑將成為巴拿馬運河的直接競爭對手。

  上周,中國要求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所有貨幣。考慮到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方面很可能會拒絕這一要求。

  不過,全球經濟形勢瞬息萬變,發展多貨幣的儲備體系實屬必然,美國不得不接受這種變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