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英國高校中國研究升溫 更多學生學習中文
- 發佈時間:2014-09-14 09:15: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姚慧婷
據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道,外媒稱,英國博德利圖書館1604年收到第一本中文書,不過直到80年後,才有了能讀懂它的人。如今,博德利圖書館的許多中文書有了一個新家:牛津大學聖休學院新建的中國中心裏,耗資2100萬英鎊的中國中心8日對外開放。該中心是受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的啟發而建,建設的目的用該中心主任拉納·米特的話説,是要成為“西方世界研究中國的最令人興奮的場所”,讓所有關注中國問題的學者集聚一堂。建設這座新樓的經費主要來自香港著名企業家潘迪生,這是目前亟需的重新聚焦中國行動的一部分。
據英國《經濟學家》週刊網站9月12日報道,牛津大學1876年有了第一位中文教授——曾經是傳教士的理雅各。大英帝國期間負責中國問題研究的大多是像他這樣的人,另外還有一些殖民地管理者。但是隨著大英帝國的覆滅,對中國的研究也停留在了過去。在美國,冷戰給現代中國研究帶來了經費,讓美國的大學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與中國相關的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在英國、特別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完成的,因為在美國當時強烈的反共氛圍下,這些研究工作很難開展。不過相對於對中國外交政策的研究,許多英國大學更為人所知的仍是它們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實力。
現在,包括諾丁漢大學、設菲爾德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康橋大學在內的一些學校正在更多地開展對現代中國的研究,而與此同時,提供歐洲文化研究學位的學校數量則在減少。最近,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就新設立了一個中國研究所。
米特希望牛津大學的中國中心能夠保持這所學校在中國歷史和哲學領域的研究優勢,同時加強對於中國社會科學和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他還希望該中心能夠激發更多的英國大學生學習中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中文教授米歇爾·霍克斯説,英國中文系排名前一百的教職員工只有1/3是在英國接受的教育。他本人是荷蘭人。
中國研究已經開始升溫。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78%的大學目前提供中文教學。在2010年到2013年間,申請把中文作為唯一榮譽學位的學生人數增加了8%(同一期間,申請法文和德文的人數則分別減少了23%和24%。)霍克斯説,還有更多的學生出於另外一個原因學習中文,因為他們認為這會幫助自己找到好工作。如今,英國大約17%的公立中學會教學生一些中文,私立學校的比例則高達45%。
英國要在中國研究領域趕上美國以及現在的澳大利亞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大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隨著經費的增加和人們新萌生的了解當今中國的渴望,英國大學的現代中國研究水準有望躋身世界前列,就像它們在科學、醫藥和藝術領域所取得的成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