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英媒:中國房地産市場供求失衡在可控範圍內

  • 發佈時間:2014-09-02 17:12:55  來源:環球網  作者:海登 布裏斯科  責任編輯:王斌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9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房地産市場的政策風險 人們對中國房地産市場可能崩盤的擔憂與日俱增。然而研究表明,基本面情況要比許多人想像的穩健。最大的危險在於政策方面可能出現失誤。投資者為中國房地産市場傳出的種種消息感到擔憂,這情有可原。6月份,銷售情況看上去已經企穩,但在7月又出現下跌。今年上半年,全國銷售額同比減少6.7%,至3萬億元人民幣。自2011年以來,如此程度的下滑還是頭一次。

  房地産行業放緩有三個原因。主要原因是中國收緊了信貸,但2013年極高銷售額(這是2012年需求受到嚴重抑制的結果)造成的基數效應以及中國經濟的整體放緩也是原因。這三點都是政府政策造成的。2012年,信貸擴張推高了房地産需求。如今,政府在對經濟進行再平衡,目標是大大提高消費的重要性,讓消費與投資一道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力量。

  要正確評估這些政策對房地産行業的影響,有必要分析下該行業的關鍵基本面情況。儘管銷量出現下滑,但全國房價並未顯著下跌。今年上半年,全國隱含平均售價僅下跌了0.8%。不過,不同地産項目以及不同城市的房屋售價和銷量情況各不相同。比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住宅項目,只要降價5%至10%,就能在一夜之間提高銷量。但在非一線城市,即便是大幅打折,往往也不起作用。

  這種關係解釋了為何房價沒有真正鬆動。在一線城市,因打折而售出的房屋數量太少,無法對全國的平均售價産生多少影響。其他城市的開發商則沒有降價,因為他們知道降價也無法提高銷量。基於這一點,如果房貸不鬆動,或者如果全國房價的回調幅度不足以刺激改善性和投資性住房需求,那麼實體房地産市場很可能將繼續盤整。

  供過於求是許多人擔心樓市的主要緣由,但我們認為這不是全國性的問題。嚴重的供過於求只存在於少數非一線城市、以及商業地産行業。從全國層面看,供求失衡在可控範圍內。

  研究顯示,這個問題可在未來兩三年內得到解決,支撐需求的因素是城鎮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們改善居住條件的意願。因此,儘管中國房地産市場存在供求失衡,但假如政策和信貸環境保持穩定,它應該能夠在中期內自行消化這個問題。關鍵的風險不在於供給或需求,而在於短期流動性是否容易獲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