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美歐深挖中國反壟斷“內幕” 稱外企遭敲打

  • 發佈時間:2014-08-14 09:31:14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李勇 青木 李珍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中國反壟斷嚴打發出監管進入新時代的信號,也意味著從奧迪轎車到星巴克拿鐵咖啡等産品在北京比在倫敦、紐約産生更多利潤的日子可能要終結了。”美國彭博社12日這樣評論中國近來密集開展的反壟斷調查行動。隨著汽車、IT、醫藥等行業的多家跨國巨頭紛紛“中槍”,這場“反壟斷風暴”在世界輿論場掀起的波瀾也越來越大。雖然明知許多外企在中國定價高於國外,但一些西方分析人士仍認為中國的動機“並不單純”,“中國敲打外資”、“中國披著公正監管的外衣讓本國企業獲益”……類似論調不斷在西方媒體上冒出。“西方國家有些人認為反壟斷是他們才能玩好的遊戲,現在中國進行這樣的行動,一些人就認為是麻煩、有私心,這明顯是雙重標準。”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

  “中國掀起反壟斷浪潮”

  “先是微軟,再是賓士,接下來是誰?北京反壟斷調查涉及的外企、特別是大型跨國企業的名單正變得越來越長。”當香港《南華早報》提出這一問題時,美國彭博社12日刊發題為“通用汽車稱在華合資企業被反壟斷監管部門‘聯繫’”的報道。文章説,在反壟斷調查造成至少7家外國車企降價的背景下,通用汽車表示,2012年以來,上海通用汽車一直“積極回應”中國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要求,並協助對汽車産業的調查和研究。12日晚些時候,上海通用公關部人士澄清説,聲明更多是一種表態,發改委之前針對車企的調查更類似于一次行業的“摸底”,而不是針對具體事件的調查。

  與通用相比,奧迪面臨的反壟斷形勢顯然要嚴峻許多。德國《商報》12日以“奧迪表示願接受中國處罰”為題説,在受到監管機構指控後,奧迪顯然決定與中國當局合作。奧迪中國公司週一發表聲明稱,中國政府調查發現奧迪經銷商網路違反國家反壟斷法,奧迪對調查密切合作,將接受處罰。有中國媒體稱,對奧迪的罰單或達18億元人民幣,將創中國反壟斷罰金紀錄。

  法新社稱,在奧迪發表聲明時,中國發改委表示已對外企和旗下合資企業主宰的汽車業市場調查了2年多時間。發改委上周稱將對奧迪和克萊斯勒進行處罰,但未明確具體是什麼處罰。中國反壟斷法規定,違法者的非法所得可能會被沒收,也可能被處以上一年銷售收入10%的罰款。奧地利《經濟日報》12日稱,對於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説,中國就是一個天堂,國際巨頭每年都會慶祝他們在世界最大“未來市場”的成功。當高管們正在熱烈討論神話般的利潤的時候,中國反壟斷調查人員找到他們,這是當頭一棒。

  被調查的不止汽車行業。澳大利亞天空電視臺12日稱,中方近期對制藥、科技、嬰兒奶粉等不同領域的一系列外企進行調查。中國國家工商總局還就美國軟體巨頭微軟涉嫌壟斷進行調查。中國國家媒體稱,中國將宣佈美國晶片企業高通在手機晶片市場擁有壟斷地位,這讓美國科技企業又要打一個冷戰了。葛蘭素史克等外國藥企也是廣泛調查的目標。報道稱,其他一些企業,比如蘋果和星巴克,則因服務和價格被國家媒體負面報道。

  “中國掀起反壟斷浪潮,企業如何應對突查?”路透社11日以此為題聚焦中國的“突查行動”。報道從一個場景開始:8月4日午後,10名身穿西裝或商務休閒裝的男子造訪了上海虹橋機場附近的梅賽德斯·賓士華東銷售辦事處。一名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説:“當時工作人員剛開始新的一週,才吃過午飯,這些人就來了。他們絲毫沒想到,之後的10個小時,這些人把辦公室搜得亂七八糟,並向工作人員詢問相關數據和資訊。”文章稱,這種歐美風格的“突擊檢查”已成為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重要手段,以便搜尋有助於反壟斷或貪腐調查的證據。這類突擊調查催生了幫助跨國公司籌謀突查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業務。企業紛紛對員工進行培訓,包括進行模擬突查等。

  外媒渲染“保護主義抬頭”

  聚焦中國反壟斷浪潮的同時,許多西方媒體卻對中國的動機提出質疑。《紐約時報》11日在題為“外企憂心中國強勢推進反壟斷執法”的報道中稱,外資企業擔心,這些調查行動可能意味著一種更新、更不易察覺的保護主義的抬頭,它披著公正監管的外衣,主要目的卻是推動中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強大的大型國有企業。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國政治與商務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説:“這些行動不是為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他們顯然想讓競爭環境向某些群體傾斜,我認為他們想要使用一些在我們看來更高級的工具。”

  一些日本汽車企業也在受調查之列,日本媒體上更是充斥著“中國敲打外資”的論調。《産經新聞》11日稱,中國政府在強化對外資企業施壓,這是為了讓民眾把目光從中國企業的各種問題上挪開,同時通過向外資企業施加壓力來提升中國企業的優勢地位。日本《每日新聞》稱,中國政府進行反壟斷調查的對象,多是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很高的外資企業,不得不讓外企有“中國利用打擊外資來保護本國企業”的困惑。文章稱,企業和奶粉行業都是中國本土企業“苦苦奮戰”的領域,所以引來外資企業的猜測。

  南韓《首爾經濟》稱,隨著因為烏克蘭事態俄羅斯和西方展開貿易報復戰,中國最近也舉起反壟斷大旗對本國企業進行“庇護”, 顯出貿易保護主義的姿態,這令不少人擔心會否爆發全球經濟戰。最近世界大國之間的對立正向政治和經濟複合領域發展,並都將經濟作為報復對方的手段。

  “貿易保護主義的説法頗為奇特”,對於外界的非議,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貿易保護主義通常指保護國內産業,而不是保護國內消費權益。我們反壟斷調查産生的效果恰是保護國內消費者權益,對國內産業來説,外資大幅度降價客觀上造成對本土品牌的擠壓,壓縮了國內産業的價格競爭空間。這也説明,我們沒有將反壟斷當做讓本國企業獲利的工具。

  中國反壟斷調查風起雲湧之際,國內媒體12日爆出消息,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昕竹被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解聘,不再擔任該諮詢組成員,原因是“違反工作紀律”。當天,張昕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被解聘是因為幫外企説話了。

  “外企必須忘掉過去”

  “中國VS西方企業:最佳防守就是強力進攻”,美國《財富》雜誌網站11日用這樣的標題渲染中國與外企的衝突。報道稱,30多年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對訪華的外企高管説他們是“中國的朋友”。不過最近西方大型跨國公司的高管卻發現他們並沒有真正得到朋友般的待遇。中國商業領域的思維在變化,經濟民族主義甚囂塵上。在此背景下,西方企業必須制定有效戰略維護自身權益。文章鼓動稱,在中國法律體系下,不可能做出不利於政府的判決,所以最有效的防禦就是發起強力攻勢。倘若北京的反壟斷行動毫無道理,那麼西方企業就應遊説本國政府對中國進行以牙還牙的報復。

  針對這種論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説中國對外企越來越不友好,甚至説是走向“經濟民族主義”,我們問一下這些外企,它們願意離開嗎?如果中國對外企真的那麼不好,它們完全可以拔腿就走。它們為什麼沒走?因為對很多大的外企來説,中國仍是它們最重要的賺錢市場。丁一凡説,過去中國給了外資很多特殊待遇,對它們的壟斷行為有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某種意義上,中國過去對跨國公司壟斷行為的容忍,才會形成它們在中國賣什麼都比在國外貴的局面。現在我們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屬於亡羊補牢,是早就該做的。

  雖然非議頗多,但西方媒體也不得不承認,反壟斷並非中國的“發明”,美歐對此更加嚴厲。澳大利亞《商業觀察》12日説,馬上就能找到不少理由給中國辯護。首先,中國國企自己也被反壟斷調查過。茅臺和五糧液去年就因操縱價格被罰款4.49億元。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也絕不是唯一的,微軟等高科技企業在全球都面臨類似調查,包括美歐。

  “中國汽車反壟斷嚴打只是跟上歐盟步伐”,《福布斯》撰稿人蒂姆·沃斯塔爾以此為題説,在汽車市場中,採取行動保護消費者利益確實説得通。歐盟採取了許多措施,中國監管層只是讓中國市場的法律法規環境變得更像歐盟。彭博社12日稱,在中國反壟斷局面下,外企利潤勢必被壓縮。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薄智躍説:“過去中國總是給外企一些優惠。外企必須忘掉過去,重新學習怎麼在華經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