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美華媒:要留住海歸人才 中國需“護才”先行

  • 發佈時間:2014-08-08 10:10:25  來源:環球網  作者:李聖依  責任編輯:王斌

  美國《僑報》8月6日文章,原題:海外引智 求才若渴需“護才”先行中國對於人才需求的結構愈發多元化,各地海外引智的“大手筆”時常見諸報端。海外哪些智力資源可以為中國所用,怎樣用最經濟的方式招到最合適的海外人才?近日,中國民間智庫首次發佈了首份《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報告(2014)》,填補了大陸對該群體具象認知的空白。

  5000萬華僑華人中,專業人士約有400萬,是活躍在高新技術、教育、金融等領域的技術知識精英,在美人數佔到了六成左右,不少人都是因留學美國而留在美國。中國已成為美國第二大移民國來源國;但同時,中國的移民赤字到2013年已達849.4萬,中國的人才儲備面臨一定的挑戰。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間人的流動再正常不過了。既然早年中國人因求學等原因流向美國,在經歷一番奮鬥獲得綠卡後,同樣可以被中國的發展機會而吸引流回中國。對祖(籍)國的依戀與熟悉感,是海外華人專業人士回流的催化劑,而當前各個引智平臺也足夠給力。

  如果説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學成歸國,更多是民族感情在起維繫作用,那麼如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多項引才計劃、各個城市的人才洽談會,“海歸”都是座上賓,則更是一種中國社會尊重知識、尊重海外人才的組織化行為,是敞開懷抱擁抱世界的強烈意願的體現。

  然而,“回流壁壘”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中國一些用人單位對“海歸”的心態是既歡迎又防備,“海歸”回流後容易在事業發展上遇到天花板。“海歸”回國後因父母贍養、子女求學等問題而無奈選擇再次“出走”的現象也時常出現。像這樣“硬體”和“軟體”都跟不上,海外人才只會來了又走。

  從改革開放至今的30多年,僑資、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未來的30年甚至更長遠,給中國帶去更深遠變化的應該是“外腦”。前者的成功經驗在於,中國在引入外資時也給予優惠政策與經濟回報;同樣地,中國要留住人才,就不能僅依仗血脈相連的情義,用人單位還需在引入海歸之後克服微妙的防備心理、不完全放手的做法,並協調解決其出入境便利度、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讓其真正紮根于這方土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