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0日訊(記者李春暉)工信部在6月6日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使今年成為“5G元年”。這既是一個里程碑,也意味著一個新的市場剛剛起步。
與4G相比,5G頻段高,基站更密集,投資規模也十分巨大。但在應用端,暢想很多,落地的不多,成規模的就更少。“這麼多資金投進去,業務量什麼時候能上來?”運營商在積極加快5G建設的同時,也在為長遠打算。
想業務滾滾來,就不能等靠要。在這個市場起步階段,運營商主動出擊,將“橄欖枝”伸向了自己的賽道之外,聯合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擔起了培育和孵化市場的多重角色。
垂直化
三家運營商中,中國移動是4G時代的領跑者,在5G時代也想把優勢保持下去。
5G牌照發放後,中國移動提出2019年將在全國建設超過5萬個基站,在超過50個城市實現5G商用服務。2020年將進一步擴大網路覆蓋範圍,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在全國52個重點城市建成5G基站超過3萬個。
相比4G,5G的明顯優勢是低時延、大頻寬、高速率。理論上5G能達到端到端1毫秒時延。中國移動浙江公司(下稱浙江移動)近日發佈的5G獨立組網(SA)雲網路,實測所得的時延最低可達10毫秒以下。
從針頭刺穿皮膚,到人感覺到痛,反應時間大約是80到100毫秒。小于這個時間,人體在響應速度上基本感受不到差異。但在遠端駕駛、遠端醫療、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低時延就是決定性因素。
這意味著5G是為行業而生,行業市場是運營商在5G時代的“主戰場”。
通信行業常説“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人們對於5G如何改變社會,有著天馬行空的各種暢想。但如果想讓其中誕生一些現象級的應用——如4G時代的短視頻和直播——首先第一步,要讓暢想變為“眼見為實”的真實案例。
為此,中國移動走出了運營商的舒適區,走進了垂直行業,走近了客戶。
近日,在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新媒體走進新國企”之“5G進行時”主題活動中,中國網財經記者看到了中國移動與多領域合作夥伴聯合打造的多個5G應用示範項目。
湖北武漢,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園區,中國移動湖北公司(下稱湖北移動)與東風汽車集團技術中心聯合建立了5G車聯網實驗室,這裡有國內首款基於5G網路的遠端駕駛汽車。
遠端車輛的兩個後視鏡、駕駛室及車頂處共安裝有6個高清攝像頭。記者來到實驗室時,這輛車正在園區內行駛,進行穩定性測試。
實驗室內的臺駕也模擬了真實車身外觀。臺駕正對面是佔據了一整面墻的高清顯示屏,遠端車輛行駛過程中回傳的視頻資訊在這裡實時呈現。此外,遠端車輛在行進中如遇到顛簸、下坡等路況,也能實時傳遞到實驗室內,讓臺駕裏的測試人員有顛簸、下坡的真實體感。
這樣及時、流暢的資訊交互,有賴於湖北移動為園區搭建的5G遠端駕駛網路。
“5G是無人駕駛和遠端駕駛的基礎條件。如果沒有5G網路,無人駕駛就只能依靠單車智慧,它的應用場景就要少很多,安全性也弱很多。”為該實驗室提供技術支援的中移上海産業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載入了車聯網的無人駕駛,就不用擔心單車被“劫持”,因為可以通過網路及時加以控制。
實驗室內還設有中控臺,可以實現“多控多”。
“中控臺可以實現控制權的快速切換。實驗室內三個臺架+中控臺,可以控制三台車,也可以控制100台車。”上述工作人員介紹,“只要5G網路所及的地方,我們的遠端駕駛都可以開過去。”
不久前,他們在這個實驗室內成功操控了500公里外十堰市的一台遠端車輛。
東風聯合實驗室只是中國移動5G深度融入垂直行業的“冰山一角”。
中移上海産業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移動集團在上海、雄安、成都三地都設立了産業研究院,主要工作就是使5G和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併提供技術服務支撐。其中,上海研究院聚焦交通、金融、工業,雄安研究院重點在智慧城市,成都研究院則是網際網路醫療。
上述負責人稱,5G牌照發放後,中國移動集團提出今年要在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完成100個5G應用的示範項目,要做到“可展示、可體驗,具有複製條件”。
平臺化
武漢是汽車産業重鎮,如今正探索由傳統汽車向下一代汽車轉型——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依託于5G網路的國家智慧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是其探索産業轉型的重要發力點。
國家智慧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位於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和龍靈山風景區,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道路場景最豐富的智慧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
在示範區指揮調度中心的電子屏上,可以看到各類路測設備的相關資訊和實時狀態。區內進行測試的自動駕駛車輛相關資訊也會接入調度中心平臺,包括車輛基本資訊、安全員狀態、告警資訊,以及車輛運作的實時軌跡、車內外的高清視頻等等。
“現在我們區內測試的車輛比較多,傳回來的數據量也比較大,而且都是實時傳輸,對網路的要求非常高。移動公司的5G網路是整個項目非常關鍵的支撐。”武漢新能源與智慧汽車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除此之外,一些基礎設施、支撐軟體,也是移動公司幫助我們協調建設的。”
湖北移動使整個園區實現了5G網路全覆蓋。湖北移動規劃了一整套車、路、雲、網的完整體系,通過網路切片技術,在現有獨立的物理網路上切分出專用邏輯網路,用於滿足車聯網項目高可靠低時延(uRLLC)的應用場景。
與國內其他自動駕駛外場測試區相比,武漢園區的特點和優勢就是大規模5G應用和車路協同。“移動公司的參與給了這個項目很大支援。”武漢經濟開發區智慧生態城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5G網路的覆蓋,為企業的研發、技術驗證、商業模式的探索提供基礎環境。”
目前該測試平臺已經接入和正在接入的測試車輛有二十多輛,不僅有武漢本地車企,還有百度、一汽、深藍科技等企業在這裡測試。
上述武漢經濟開發區智慧生態城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武漢園區將成為一個開發、共用、多元化的平臺,為全國各地的無人駕駛車輛産品提供測試服務,測試中的公共數據也可以給企業共用。
“下一步測試園區還將為車企開發更多的場景,能夠讓這些無人駕駛的企業和技術找到商業化的路徑。”他表示。
定制化
新鳳鳴集團位於中國化纖名鎮——嘉興桐鄉洲泉鎮,是一家集聚酯、紡絲、PTA、加彈、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股份制企業,也是嘉興首個“嘗鮮”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企業。
在新鳳鳴集團的5G應用案例中,中國移動的“角色”變成了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
“由新鳳鳴先提出‘痛點’,我們基於5G網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浙江移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72根直徑7微米的細絲擰成一股,再以每秒60米的速度盤成一盤盤絲餅。72根細線中哪怕只有一根斷裂,都會使絲餅變成殘次品。如果斷裂的細絲捲入旁邊工位的絲餅中,那麼兩個都會成為殘次品。
這就是困擾了紡織化纖行業十幾年的痼疾——飄絲、漂雜,由於絲線極細,又處在高速運動中,靠人眼很難識別。
“我們起初設想在每個工位前方裝一個高清攝像頭,但是以新鳳鳴的生産規模和工位數量,這樣成本太高,最終我們通過與機器人生産企業合作,確定了‘8K高清攝像頭+巡檢機器人+5G’的方式。”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浙江移動採用8K高清攝像頭結合巡檢機器人,利用5G大頻寬、低時延的特性,解決了長絲捲繞工藝中的“飄絲、漂雜”檢測難題。該系統在幾百根微米級的細絲以每分鐘4000米的下絲速度通過多孔軌道過程中,可以發現捲繞過程中出現的飄絲、漂雜現象。
以往新鳳鳴一個生産車間需要十幾名工人三班倒巡檢,且無法檢出全部漂雜現象。應用了上述解決方案後,用2-3台機器人就可以完成車間巡檢任務,只需留一名員工待命,在機器人發現飄絲、漂雜問題後,關停故障工位的機器、重新繞絲即可。
這套方案大大提升高精尖質檢環節的産品優等率,解決了漏檢誤檢率高等問題,降低了次品率,提升了産品市場競爭力。
據悉,這套5G超高清機器視覺質檢系統為業內首創,目前已經進行專利申請。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