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個新詞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專精特新”。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
“專精特新”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企業,其中的佼佼者被稱為“小巨人”。近年來,一大批“小巨人”企業的涌現,為解決“卡脖子”難題提供技術支撐。據統計,這類企業的銷售總額、專利成果是其他中小企業的2倍以上。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工信部相繼公佈了三批共計492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上榜企業重點涵蓋了製造業中各個需要“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關鍵細分領域。2022年,我國計劃在原有基礎上,再培育3000家左右的國家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由現在的4萬多家增長到5萬家左右。
從只有一個客戶到國內第一供貨商——
“長期專注才能成為行業冠軍”
浙江省諸暨市城西工業區,有一家民營企業叫“華緯科技”。如果不介紹,一般人都不清楚這家企業是做什麼的。但要説到它的合作方,大家卻都熟悉——紅旗、吉利、奇瑞……華緯科技正是這些汽車品牌的彈簧供應商,公司主導産品“懸架彈簧”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在自主品牌乘用車系列中居於首位。
在業內,像華緯科技這樣的企業,被稱為“隱形冠軍”。因為相比于大家所關注的汽車品牌,汽車彈簧哪家強?大部分人估計都不清楚。但在類似彈簧這樣的細分市場中,有不少擁有核心競爭力、産品或服務難以替代的“高手”。
“專精特新”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小而專”。“小”,既是因為規模小,也是因為它們所生産的産品都是“大製造”中的小零件、小部件。在工信部發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90%以上集中在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産業技術基礎領域。
産品雖“小”,但在産業鏈中居於必不可少的基礎地位,它們中的任何一環斷掉,整個産業鏈安全都將受到威脅。
拿彈簧來説,作為工業製造和汽車製造的基礎零配件,它廣泛應用於汽車、火車乃至各種機械設備上,儘管在製造業總體規模中佔比不大,卻是一條完整産業鏈的底座。因此,“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國家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自主可控的關鍵所在。甚至部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處在我國製造業“卡脖子”的關鍵領域。
“專注專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首要要求,這類企業大多長期專注和深耕于産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産品,孜孜不倦,最終走到行業頂端。華緯科技做摩托車減震彈簧起家,之後轉型做汽車彈簧。該公司的董事長金雷告訴記者,公司成立40多年來,一直堅持做彈簧研發、生産、銷售這一件事,不從事與主業生産無關的任何業務。1998年,金雷的父親成立這家企業,當時廠區佔地30畝,員工38人,汽車彈簧的客戶只有一個,再加少量維修市場的支撐,年利潤約一百萬。而經過多年的深耕積累,企業目前員工總數已超過800人、年凈利潤5900多萬元,成為國內彈簧領域的佼佼者。
豐光精密是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家精密機械加工件生産企業,20年來一直生産導軌滑塊——一種運用於高端裝備、高速列車上的核心零部件。
“在導軌滑塊這一個産品上深耕這麼多年,我們對它的整個加工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所用到的技術和工藝,都有了一定積累。産品不管從品質、交期還是團隊,在同行業當中都是領先的,這樣才留住了核心客戶。”豐光精密的董事長李軍坦言,“長期專注才能成為行業冠軍。産品在品質及精度方面表現優異,公司與許多優質客戶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從這個層面來講,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同業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定門檻。”
退出低端市場成立國家級實驗室——
“沒有獨門絕技,企業走不遠”
“精密度”是衡量大多數核心零部件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為一家精密機械加工件生産企業,豐光精密壓鑄産品的精度公差最高控制在±0.02毫米以內,遠遠領先於同行。
在精密製造行業,幾毫米、幾微米有著重要意義。
“在加工製造業中,普通零部件的技術、品質要求低,很多小作坊也可以生産,他們成本低,會形成低價競爭。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向高品質發展,如果公司不能拿出質優的産品,就會被市場淘汰,更無法和世界一流的企業共同發展。”李軍表示,為了提升精密度,公司這些年來一直加大研發投入,自主研製輕負載機器人,開發了四軸、六軸機器人,一步步改善了生産工藝。
在國內,不少中小企業像豐光精密這樣,通過創新,實現了由小變大、由專變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多靠研發、技術驅動,在行業裏具備競爭能力,能夠通過行業內優勢主導整個産業鏈。一方面可以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打破國外對産業鏈關鍵節點的技術壟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實現小節點行業的技術突破,進而影響和強化整條産業鏈。
對於華緯科技來説,第一個創新突破點是2000年。當年,公司第一台數控電腦卷簧機投産。對進口剎車彈簧進行了科研攻關,製造出功能與進口産品完全相同的國産剎車彈簧,改寫了剎車彈簧必須進口的歷史,邁出從製造到研發的關鍵一步。
嘗到創新的甜頭,公司開始進一步技術升級。金雷説,“淬火鋼絲是生産彈簧的重要材料,以前,這種材料一直是對外採購,品質很不穩定,思來想去,最終決定自己生産。”2004年,華緯科技建成第一條油淬火生産線;2014年,研發建成第一條材料水淬火生産線,技術水準國際領先,解決了新産品開發的材料需求。同時,建成全自動彈簧生産線,開始機器換人。目前,公司已擁有5條自動化彈簧生産線,4條材料水淬火生産線。自主研發的水淬火彈簧鋼絲生産工藝,為生産高應力彈簧産品所需淬火鋼絲的生産提供了技術保障,突破了目前市場上現有外資企業高強度鋼絲的技術封鎖。
“沒有獨門絕技,企業走不遠。”核心技術幾乎是每家“小巨人”企業想要長遠發展的必備武器。
在金雷看來,以彈簧行業為例,淺層産品就是學習國外的彈簧製造技術,複製一個類似的國産版本;而深層産品,則是對於行業的發展變化有定義權的那一類,而後者,需要的是大量持久的研發投入支援。因此,他們逐步退出了彈簧低端市場的競爭,把研發彈簧技術作為更重要的業務,于2016年,建立起了國家級彈簧實驗室。
這些年,華緯科技的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左右,研發及技術人員上百人,佔公司總人數15.16%;年研發費用投入2000多萬元;擁有9項發明專利、115項實用新型專利。而最初創立時,公司的技術人員只有兩個人。
資金、政策支援助力“長高長壯”——
“我們搭上了好政策的快車”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是當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一個聚居地——各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189家,超億元民營企業208家。本月初,無錫市首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中心就在這裡掛牌成立。
成立服務中心,是為了培育更多“專精特新”。無錫市新吳區工業和資訊化局局長韓建中表示:“服務中心希望進一步建立完善區職能部門、街道園區協同配合、共同推進的工作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金融創投、技術支撐、數轉智改等服務。”
“專精特新”行業門檻高,中小企業要想成長為“專精特新”,離不開外部的支援。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是“十四五”期間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著力點。近年來,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各地推出了不少幫扶政策和措施。
2009年落戶無錫市新吳區的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精密X射線技術和檢測裝備研發製造企業。2002年成立以來,企業持續進行技術研發,每年投入上千萬元,最終攻克“卡脖子”技術,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2017年,公司産品研發成型後即將産業化,面對資金、用地等難題,無錫市新吳區主動提供相關政策服務,為企業後續高速發展鋪平了道路。
“‘專精特新’的靈魂在於研發創新,從新吳區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規律看,尤其是製造業中小企業要研製出一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産品,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劍。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企業要持續承擔虧損的壓力,面臨較大風險,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難度也較大。”韓建中説,正因如此,新吳區為此類企業設置了專門的補貼、政府扶持資金以及獎勵等。
數字化轉型也是不少中小企業走向“專精特新”的有效方式。“國內外客戶對産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數字化是提升産品品質、提高生産效率、降本增效的一個重要方法。”華緯科技行政總監孟開仁舉了個例子,在彈簧生産中,數據採集是一大痛點。比如,一個工件進入熱處理環節後需要60多分鐘才能出來,工人需要人工計數,填入表格,而這個數據往往不準確。一旦統計過多,直接影響庫存成本。最理想的狀況就是通過數字化實現精準計件。
在發展過程,不少像華緯科技這樣的中小企業都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但真正要實現轉型,並不容易。
相關行業報告顯示,我國90%的中小企業智慧製造實現程度較低,影響因素主要是智慧化升級成本和融資渠道。
“在這一點上,我們搭上了好政策的快車。”孟開仁説,近年來,諸暨市制定出臺了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和數字賦能政策。政府部門對於公司的設備投資、機器換人、數字化改造等有一定比例的獎勵。“2020年,我們對所有生産、檢驗等相關設備做了智慧整合改造,並定制開發華緯科技的智慧製造執行系統,建成了彈簧行業數字化智慧化生産標桿車間。2021年,根據市裏出臺的‘製造業高成長企業長高長壯’扶持政策,公司獲得了200萬元的扶持獎勵。與數字化建設之前相比,現在公司生産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降低20%、産品不良品率降低20%。”
據統計,目前諸暨市在扶持“專精特新”上已投放資金15億元以上。放眼全國,按照計劃,“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援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更多的中小企業將在政策的培育下“長高長壯”。
(責任編輯:彭衍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