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建設數字資訊基礎設施,促進産業數字化轉型。同時,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作為國家又一項重要戰略工程,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如何推進“東數西算”落地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而相比“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人們對“東數西算”還有些陌生。該工程的實施將為東西部帶來哪些改變呢?
算力已成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産力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張家口集群等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一般認為,“東數西算”中的“數”是數據,“算”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東數西算”則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路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佈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雲南聯通黨委書記兼總經理張雲勇委員表示,由於區域間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差異,我國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將産生更多的數據,時效性高的“熱數據”處理需求的增多使我國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及周邊地區,但算力與能耗是正相關的。我國的能源結構是“西電東送”,大容量算力裝置尤其是“冷數據”適合於設置在能源供應特別是綠色能源豐富的西部地區。
河南移動總經理楊劍宇代表認為,國家啟動“東數西算”工程,推動數據中心合理佈局、供需平衡、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有助於構建更加合理的算力設施新格局,為構建國內大迴圈、實現東中西部數字經濟協調發展發揮更好的支撐作用。
“推進‘東數西算’工程的重要意義在於,通過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中心佈局建設,改善算力資源‘東邊擠破頭,西邊無人用’的供需失衡問題,實現全國算力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潘越代表認為,“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既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
西部具備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
當前,數據中心已成為支撐各行業“上雲用數賦智”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然而,我國數據中心目前大多分佈在東部地區,在土地、能源等資源緊張的形勢下,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以為繼。中國信通院發佈的《2022年數據中心産業圖譜研究報告》顯示,北上廣三地數據中心約佔全國份額的26%。
“西部地區能源和算力資源富餘,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委員認為,相比東部地區,在西部地區建立數據中心具有天然的優勢。例如,節能降耗方面,大數據中心的製冷系統能耗佔總能耗的40%左右,而西部地區海拔高,環境溫度低,利於散熱,更加節能降耗。電力供應方面,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可以充分發揮清潔能源資源優勢,有效保證數據中心的用電並降低運營成本。
另外,當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引擎,數據成了一項全新的生産要素,也是各地重點佈局的發力點、先手棋。
“傳統區域發展中,西部地區往往提供原材料,東部地區為要素集聚地及加工地,但在數字經濟時代,西部成為算力‘引擎’,而東部則是數據‘富礦’。”上海市資訊安全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談劍鋒委員説。
談劍鋒委員認為,數字經濟優勢在於沒有區域壁壘、易於實現要素自由流動,而這恰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問題,可以打破以往工業化進程中梯度轉移約束,有助於推動區域優勢互補、融合互動、共同發展。
讓更多人才“走進來”“留下來”
近年來,“東數西算”在産業層面已有實踐。如今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如何統籌推進這一超級工程,代表委員給出不少“金點子”。
潘越代表認為,推進“東數西算”工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以需求為引導做好規劃,避免盲目跟風、無效投資等問題;二是在數據中心建設和數據資訊傳輸過程中,要兼顧各類安全問題,做好數據安全防護,保障數據的安全流動。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經濟也是人才經濟,培養和引進各類優質人才,是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提升西部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成為重要課題。
“東西部除了注重聯動外,西部地區本身還要注意提升內生動力。”談劍鋒委員説,以“東數西算”為契機,西部應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佈局新興産業,著力發展與之匹配耦合的科技服務産業,實現發展速度與品質效益同步提升。
為此,談劍鋒委員建議,西部地區還應借此機會,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準,著力保障改善民生,讓更多人才“走進來”“留下來”。
“要加大改革力度,優化産業創新生態,全力打造西部創新高地,吸引和留住更多優秀人才。西部發展的關鍵還是在人才。”談劍鋒委員説。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