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2日訊(記者 暢帥帥)一年一度的兩會正式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實現5.5%左右的增長,這是在高水準上的穩,實質上就是進,是不容易的,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
面對當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怎麼穩、如何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如何實現?雙碳工作如何“有序推進、先立後破”?期待已久的全面註冊制如何穩妥推進?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的4位權威學者,深度解讀穩中求進的2022。
宏觀經濟如何穩?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到的,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
從外部看,當前國際經濟復蘇面臨瓶頸,全球政治形勢也動蕩多變;從內部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同時,近期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擾動經濟復蘇。重重挑戰之下,2022中國經濟怎麼穩?政府工作報告“5.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難度大嗎?能完成嗎?
“雖有壓力,但是基本可以完成目標。”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田軒告訴中國網財經,“5.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一方面是從穩增長的角度出發,結合跨週期政策調節,為整體經濟社會環境穩定制定行動指引;另一方面是通過穩增長,在重點領域發力,支援創新,助力經濟結構轉換。
田軒指出,目前來看,我國疫情控制狀況良好,外部環境影響有限,貨幣政策具備充足的彈性空間,能夠及時緩解下行壓力,且財政政策適當前置,在新基建等領域重點發力,可促進經濟穩增長。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健華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表示,“5.5%左右”的增速目標是比較合理的,也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關鍵在於要實現有品質的增長,必須把政府工作報告的各項任務都真正落實,綜合發力,激發市場活力,同時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有效性,調節引導市場預期。
“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張健華也提醒到,對於已經明確有具體措施的政策要加大宣傳和執行力度,給市場明確的信號,但這不意味著立馬就要看到效果。財政、貨幣政策生效是需要時間的,急於求成,一哄而上不可取。
此外,張健華指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政策工具箱,密切關注經濟走勢靈活調整政策,提高財政支出效益,以及擴大轉移支付規模、加大消費刺激政策力度都是促進經濟穩增長的有效手段。
全面註冊制如何穩?
市場期待已久的全面註冊制終於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那麼,它將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對企業有哪些好處?該如何穩步推進?
“註冊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核心作用,市場走勢將會趨於合理化、專業化。加上配套制度的完善,將有助於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迴圈。中國的註冊制改革紅利,會吸引外資對A股的全球資産配置,加強外資投資吸引力,促進金融開放,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田軒談到。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張曉燕告訴中國網財經,對於企業而言,註冊制大幅降低了企業的上市時間成本,能夠幫助企業更及時、更高效的融資。同時註冊制有利於激活創投公司活力,有利於資本市場一二級聯動。註冊制下,創投公司退出速度加快,退出渠道增加,創投公司只要把某家公司推上市,就能順利完成其在一級資本市場上的戰略定位,將激發創投公司的活力。
全面註冊制是資本市場的一次重大突破,關於如何穩步推進註冊制,張曉燕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提高資訊披露環境品質。註冊制依靠高品質的資訊披露環境,將定價高低的判斷交付給市場參與者,促使其充分博弈從而糾正定價。完善資訊披露的獎懲機制,進一步提升市場效率。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的高品質資訊披露環境是全面註冊制的核心;
二是健全完善退市機制,做到優勝劣汰、有進有出。在市場投票的機制下,好的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劣質企業無法獲得資金,逐漸退市,才能構建良性迴圈;
三是加大金融知識教育力度,做好風險警示。隨著上升企業數量增加,對投資者的投資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大金融知識教育力度,做好風險警示,有利於投資者保護工作。
監管和防風險是資本市場生態中關鍵的一環。田軒表示,全面推行註冊制,要統籌解決體制機制問題,重塑市場及監管生態。要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聯合立法、執法、司法、監管、行業協會、企業、媒體等部門及主體形成立體式監管進一步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改善舉報機制、集體訴訟等維權機制。出臺配套的風險防範和後備方案,防止市場大幅波動。
低碳發展如何穩?
2022年是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第二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今年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係”“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等內容,如何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係,穩而有序推進雙碳目標?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魏晨陽對中國網財經表示,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碳減排是一種對全域資源使用産出的優化調節方式,是促進社會經濟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是規避變暖和極端天氣等長期大規模風險的核心途徑。
他強調,但減排的措施應在保證當代前居基本生活需求和合理的經濟活動需求的前提下,針對社會經濟活動中不合理的、過量的資源消耗和排放進行控制優化。盲目突進“一刀切”等做法將打亂現有的資源供應和使用體系,造成“未立已破”的不利局面。
張健華指出,經過去年一整年的實踐,低碳減排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這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但部分地區和企業對政策理解出現偏頗,導致煤炭和電力等行業發展受到影響。所以在有序推進雙碳目標的時候一定要統籌考慮發展和節能降碳的關係,“先立後破”,同時做好政策的宣傳解讀,保持連續穩定。
實際上,此前發佈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我國雙碳工作做了進一步的部署,文件指出,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加快實現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具體來看,魏晨陽談到:“在落實碳減排時,應堅持‘先立再破’策略,優先利用調整行為、改變能源結構等方式,一方面加快建立綠色供應和綠色生産體系,鼓勵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重點企業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如建立綠色註冊制度等。同時綜合考慮環境、社會和治理等多方影響後,明確合理可行的減排目標,有序實施並實時監控調整,穩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張健華表示,有序推進雙碳工作,做好標準制定、監督執行、獎懲工作很關鍵。制定各個行業碳相關標準,實際上就是未來的行業準入門檻。有了標準就需要監督執行,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從稅收和碳排放權交易等方面給予低碳企業獎勵,調動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自主性,從而助力雙碳目標高品質達成。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説:“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特別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奮鬥,中國經濟一定能夠爬坡過坎,實現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併為以後的發展奠定應有的堅實基礎。”
也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説,越是困難越是要增強信心,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