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不能因為今年赤字率安排較去年有所下降,就認為財政政策不積極。”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下調赤字率的同時,還能保持財政政策積極有為,主要緣于去年財政收入超預期,支出偏慢,財政有一定結余。同時,去年國有企業利潤大幅增長,有一部分利潤要上繳,財政資源有所上升。預期今年財政收入將維持正常增長態勢,能夠確保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已連續13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內涵在不斷拓展,實施方式在逐步豐富。今年擬安排赤字率較2020年和2021年均有所下降,專項債與去年持平,與往年相比屬於較高水準。但考慮到今年財政收入增長,疊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因素,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了2萬億元以上,可用財力明顯增加。今年尤其重視通過全面加強績效管理以及與其他政策協同發力提高效能,單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將進一步提高。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的赤字率比去年降低0.4個百分點,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支撐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財力;另一方面,從債務舉借的長效機制考慮,需平衡償債支出壓力與經濟發展需要。2.8%的赤字率雖放緩了舉債規模,但也體現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政府資金撬動引領作用的政策導向。
“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與去年持平,新增規模相對較高,體現了財政政策加力支援穩投資、穩增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配合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投資,做到政策靠前發力,今年已提前下達1.46萬億元新增專項債額度,專項債券發行節奏比去年明顯加快。除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之外,對於今年新開工項目,主要在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領域給予融資支援。此外,還將通過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撬動更多民間投資。
崔志娟表示,今年新增專項債主要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支援在建項目的後續融資。在“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協調機制下,專項債資金的使用進度明顯加快,投資效果顯現。在我國經濟戰略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持續帶動作用依然很重要,地方專項債券資金的投放可以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對“調結構”的促進作用。
對於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楊成長表示,今年預計退稅減稅2.5萬億元,其中常規減稅降費1萬億元,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將大大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白彥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于“減稅”,納稅人對“退稅”的獲得感、幸福感都更加直接和強烈。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有利於發揮財稅政策“穩增長”作用,將對衝經濟下行的“三重壓力”,確保國民經濟增長穩定在合理區間。
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看來,今年提出的退稅減稅規模遠超市場預期,將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的運營負擔,同時也會促進消費。
白彥鋒認為,今年留抵退稅政策將重點支援製造業,對於穩定我國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何代欣表示,留抵退稅對製造業的積極影響很快會向其他産業和行業傳導,將進一步助力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