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觀數據描繪經濟脈絡,從細微之處透析發展機遇。中國網財經《財訪間》欄目聚焦“低碳中國”,專訪能源、氣候等領域專家學者,解題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網財經7月8日訊(記者 王晨曦)目前建材行業面臨能耗雙控的壓力,建材行業該如何破局?雙碳目標對企業提出了哪些挑戰?帶來了哪些機遇?企業如何平衡碳中和成本與為股東創造價值之間的關係?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世界水泥協會主席宋志平就建材行業轉型和“雙碳”目標下企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
雙碳目標下,建材行業該如何破局轉型?
目前建材行業面臨能耗雙控的壓力,建材行業該如何破局?如何實現碳中和時代的發展轉型?
宋志平指出,一是進行結構調整。隨著整個市場下行和需求量的減弱,對供應方來講,要淘汰落後的産能。二是實行錯峰生産,這樣能夠緩解供需矛盾,維持合理的價格。三是調整産品結構,産品要從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在下行期和産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要進行産品細分,即依據差異化提供一些高端的、有特色的産品。再以水泥舉例,日本的特種水泥有一百多種,而我國現在有七十多種。我們可以把特種水泥推出來,推出有特色的産品,增加産品附加值。
再提到建材行業對“雙碳”的影響時,宋志平表示,因為建材是一個對環境影響比較大的行業。水泥燒一噸熟料大約釋放0.7噸的二氧化碳,如果每年我國燒18億噸熟料,大概會有十億噸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
從建材領域來講,水泥行業從這幾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儘量提高標號,過去是“325”,現在是“425”和“525”。提高標號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水泥強度很高,就能減少石灰石的煅燒,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在整個生産的過程中,進行節能減排的技術安排,比如餘熱發電。同時,還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等,來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這些節能減排的措施可以進一步減少水泥生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宋志平還提到,現在也在探討水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能不能進行碳捕捉。最近某水泥企業 和大連理工大學合作進行碳捕捉的嘗試,也有希望把二氧化碳能夠排到蔬菜大棚裏去。其實二氧化碳是農作物的生長的養分,它們都需要二氧化碳,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會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發揮固碳作用,這也是一種二氧化碳的應用。
企業如何平衡碳中和成本與為股東創造價值?
雙碳目標對企業提出了哪些挑戰?帶來了哪些機遇?企業如何平衡碳中和成本與為股東創造價值之間的關係?
宋志平指出,實現碳中和需要一個過程,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對企業來講,一方面要做到煤的清潔使用,同時節能也非常重要。企業必須用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結構調整,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宋志平認為,企業在碳中和的過程中,成本確實也會逐漸提高。但問題要一分為二看,碳中和下成本會提高,但是同時市場上也會給予公司更高的價值,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剛才講到傳統的“325”水泥是一個價格,而市場會給“425”和“525”的水泥更高的價格。所以生産低碳産品,雖然成本高,但市場上的價格也更好,因此企業不能只盯著成本,還要盯著産品的價值和價格。
再從從企業價值來看,宋志平指出,上市公司不光是要募集資金,最重要的是給股東創造價值。如果一個企業在環境上投入多,同時二氧化碳排放比較少,市場也會給企業更高的估值。目前,全世界的投資者都非常注重ESG指數,衡量一個企業在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這些方面做得如何。未來,關於企業價值的理念也會隨之改變,不會因為高耗能和高排放的低成本,創造了高利潤而給予高價值。
“在環保和低碳上進行投入,雖然可能影響一些當期的利潤,但是長期來看,這個企業是有未來的,市場會給予很高的估值。作為企業來講,一定要把我們未來的價值和綠色低碳發展密切結合起來,未來的經濟社會一定向著這樣的方向發展。”宋志平説。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