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姚景源:把握2015中國經濟要把握支撐基礎關鍵

  • 發佈時間:2015-01-25 17:28: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中國網財經1月25日訊 “環球聚焦•中國夢想”高峰論壇暨2014環球總評榜頒獎典禮今日舉辦,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指出,把握2015年中國經濟,包括政策,包括整個運作,就要把握:支撐、基礎、關鍵。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 姚景源

  2014年實現新增就業1322萬

  2013年,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較大的下行壓力,要把時間回到去年,全國工商企業同比回落1.3個百分點。在去年一季度,我們形勢最嚴峻的還是出口。2013年一季度是18.4%,2014年一季度是負的3.4%,中國的出口一年時間掉下來21.8個百分點。

  顯然大家對中國經濟有一些擔憂,現在2014年過去了,我們回過頭來看2014年,你一定要看到這樣幾個來之不易的成就。

  第一儘管下行壓力加大,但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還是保持在一個較快的速度,就是在一個合理的區間,所謂合理就是李克強總理年初的時候所講,把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確定在7.5%左右,7.4%顯然是7.5%左右。把7.4%這個數字拿到世界經濟當中去比較的話,我們還是一個較快的速度,這是第一。

  第二,就是我們物價基本穩定,我國年初確定要把中國物價上漲總水準控制在3.5%以內,但一年以內實現2.0%。

  第三,就是就業形勢總體良好。應當講2014年是中國就業壓力最大的一年。我們這一年,我們有727萬大學生要工作。還有400萬的中專畢業生要工作,再加上海外留學回來這些海歸,再加上部隊轉業到地方的,再加上高中考大學沒有考取,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農民進城,僅就城市來説,要想滿足基本就業需求,我們必須得做到新增就業1000萬。這一年,我們上半年實現737萬,全年1322萬。

  第四,我們在整個經濟平穩狀態下,我們的結構有了實質性進步。我們去年第三産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48.2%,中國三大産業的排序,已經由改革開放的一二三。現在中國的産業結構它的排序已經正式被確定為是三二一。

  第五,我們在整個經濟發展中,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民收入有一個較好的增長幅度。

  從三個層面把握新常態

  什麼是新常態呢?新常態就應當包括第一增長速度合理,第二物價穩定,第三就業形勢良好,第四結構優化,第五效益提高。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地講,我們現在進入了新常態。我們要適應新常態,進而去引領新常態。那麼我覺得我們現在還是要更進一步地來認識這個新常態。我説我們要是把握新常態的話,我們一定要從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從經濟增長速度這個層面。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會由過去的高速度轉到中高速度。這個變化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

  比如説我們過去由於高速度,我們就掩蓋了很多問題。那麼現在一旦速度降下來,我們過去由於速度所掩蓋的問題,就會凸顯。

  中國經濟現在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衰減,另外一方面支援中國經濟增長這個新的動力在提升。因此,我們應當保持基本平穩,讓舊的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衰減得不要過快,不要失速,讓這個新的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能有更好的提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一種青黃不接的局面。

  姚景源稱,把握2015年中國經濟運作的基本狀況要把握三個詞。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前都加了一個修飾詞。要發揮出口這架馬車的支撐作用,給消費加了一個基礎作用,給投資加了一個要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的關鍵自然、所以我講,把握2015年中國經濟,包括政策,包括整個運作,你就把握這三個詞:支撐、基礎、關鍵。

  我們現在眾多的出口企業,這兩年由於下行的壓力加大,他們正在把這種下行的壓力,把它轉換為技術改造、結構轉型的動力。現在看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基本上都在推機器換人,都在推設備更新和提升工藝水準。顯然,我覺得我們今年如果説要想實現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支撐作用,應當講,我們具備條件。

  消費為什麼給它用了一個基礎作用呢?作為我們13億人,中國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我們自身的消費,我們13億人大的消費市場,所以還是要扎紮實實地來夯實這個消費基礎。我們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這個上面,大家知道國務院提出六大領域,要努力地擴大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裡面,還有相當廣闊的空間。

  再説到投資,為什麼給投資用了一個“關鍵”作用呢?有人跟我説。當經濟下行的時候,有些人比較焦急,大家説怎麼辦?中國經濟會不會失速?會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是開玩笑講,我説你別急,這個東西就像打牌一樣,總理手裏那個牌還沒出呢,什麼牌沒出呢?是關鍵。什麼是關鍵?大王,就是投資。

  現在看,從去年第四季度,我們是幹了20多個鐵路項目,7、8個飛機場,還有深水港,上萬億基礎設施投資。我是講過,你千萬不要把這次這個基礎設施的投入和我們以往那個基礎設施大規模投入等同起來。這次在投資上面的動作,我們是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我們是把投資的主體由我們過去更多的是地方政府,把它轉為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企業,所以實際上我們現在這種“關鍵”這張牌,是和改革緊緊的融在一起。

  從這個角度,把握2015中國經濟,你就把握這三個詞:支撐、基礎、關鍵,就會有判斷。

  新常態下第二個特點是我們這個結構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比如農業的基礎會得到更進一步的,從根本上得到夯實。工業會解決大而不強,會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在結構深刻變化當中,我們是講城鎮化,將會成為推動中國經濟一塊重要的領域。我是統計局的,統計局公佈這個數據不是説不準,53%的城市化率,算的有問題,按常住人口算的,超過6個月就算到城市人口裏來。

  但是我們有個什麼情況呢?我們這麼一算,就有兩億六千萬農民工算到城市化率裏面來了,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裏來,還沒有完全享受城市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所以實際上如果真正實實在在要講品質的話,35%。顯然還有了不得的空間,21世紀全世界最重要的發動機,就包括中國的城鎮化。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現代服務業,包括文化産業會有著一個極大的發展,這是在結構上。

  第三,就是在增長動力上,我們一定要看到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的增長動力,我們會從過去主要依賴大量的要素投入,我們轉到依賴創新和技術進步。這一點也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所以我們把握新常態的話,我們第一從增長速度上去把握。第二我們從結構的深刻變化去把握。第三從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轉化這個角度去把握。

  那我們要是這樣去把握新常態,我覺得我們就不是消極,因為我現在接觸一些同志,大家有點消極,覺得我們是被動地走到新常態。你要這樣去把握新常態,你就會積極,就會主動。而且你能夠做到什麼呢?你能夠看到新常態它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

  而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把握住新常態所産生的新機遇,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實現新的發展。

  那我們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大家在對新常態下新機遇能夠加以把握,中國經濟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就能夠走上一個新的、更高的增長平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説我們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我們主動地去進入新常態,去適應新常態,去抓住新常態給我們帶來的新機遇,然後我們就能夠實現新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