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健康,堅持把人民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確立了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把建設健康中國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之路,在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十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進步巨大,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深化醫改解決群眾就醫難題
“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這句俗語道出了百姓最怕的兩件事——“有病”和“沒錢”。實際中,因病致貧的例子並不鮮見,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困擾百姓心中的最大難題。
“這十年,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速破解的十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介紹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性地全面破除以藥補醫舊體制,持續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三級網不斷健全,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增加到685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6億人,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降至27.7%。
“醫改是個世界性難題,對於中國這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而言,改革的難度更大,也更為艱巨和複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負責人朱洪彪説,為了緩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國家衛健委設置了12個專業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建設50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組建各種形式的醫聯體1.5萬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1年,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相關專科的跨省就醫較2019年下降了9.3%。
為減輕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同時,推進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已經開展的7批集採中選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兩批耗材集採平均降價超過80%。
朱洪彪表示,國家衛健委以大健康理念為引領,把預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健康中國行動,讓“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並不斷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
基層防病治病能力持續提高
基層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網底,基層衛生機構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百姓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
強基層始終是我國衛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3.6萬個,基層醫療衛生網路基本實現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基層衛生人員數量也在大幅增加,結構不斷優化。一組數據足以佐證,十年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總數從343.7萬人增加到443.2萬人,村醫隊伍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的比例從18.5%上升到41.5%。
這些發展使得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續提高。2021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服務42.5億人次,佔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的50.2%。基層機構開展的項目從10類擴展到12類,每年為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等重點疾病的患者和0至6歲兒童、孕産婦、65歲及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10多億人次的健康管理服務,這些均有效促進了城鄉居民健康水準的提升。
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談及基層醫療服務,就不得不説因具有“簡便驗廉”特點而深受民眾歡迎的中醫藥服務。
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把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持續推進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2012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支援3.67萬個中醫館建設。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85.38%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14%的鄉鎮衛生院已設置中醫館。99%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8%的鄉鎮衛生院、90.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4.5%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也在不斷加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秦懷金介紹説,通過定向培養、中醫全科醫生培訓、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暢通基層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等措施,擴大基層人才供給,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改善基層人才發展環境。
截至2020年年底,城鄉每萬居民擁有0.66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82.4%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58.92%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了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生。
打造“六位一體”老年健康體系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13.5%,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面對中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的現實,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事關國家發展全局,更事關億萬百姓的福祉。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呈現出老年人口多、老齡化進程速度快、老齡化的城鄉差異和區域差異大、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等特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説,“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健康老齡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徑。
老年人的預防保健能夠讓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王海東介紹説,“十四五”期間,國家衛健委將持續開展健康中國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同時,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營養改善、老年癡呆防治、老年心理關愛四大行動,目的是提高老年人主動健康的能力。
在預防基礎上做好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工作同樣至關重要。國家衛健委將持續推動在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2025年這一比例要達到60%以上。同時,要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醫院的建設,還要大力建設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落實各項方便老年人就醫的舉措,切實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
實踐中,醫養結合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歡迎。王海東表示,國家衛健委將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和醫療資源的融合,進一步擴大醫養結合服務的供給,提升醫養結合服務的品質,壯大醫養結合服務隊伍,最終建立起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整合型健康養老服務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有4000萬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對這部分老年人的照護是剛需,要做好對失能老年人的健康評估工作,為他們提供從專業機構到居家社區的全鏈條的長期照護服務。特別是要把醫療服務下沉到社區和居家,切實減輕這些失能老年人家庭的負擔和全社會的負擔。
“在‘十四五’期間,國家衛健委將致力於建立完善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六位一體’的綜合連續的、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切實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獲得感。”王海東説。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