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油價下挫拖累市場 大宗商品“跌跌難休”

  • 發佈時間:2015-01-09 16:20: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與A股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進入2015年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市場進入“陰跌模式”。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下挫,商品市場的價格重心再度被下移,2015年的商品市場正接過2014年的“接力棒”,跌跌難休。

  作為製造業經濟體的“晴雨錶”,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或下跌都同樣令人揪心。價格上漲不僅意味著下游企業的成本上升,通脹的壓力也會加大,市場持續的低迷則使得投資者對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的預期加重,投資者信心回落,逐步形成自我強化的惡性迴圈。

  數據顯示,到目前,大宗商品龍頭品種的原油、鐵礦石等紛紛跌至了低位,兩大基準油價刷新多年的新低,紐約市場WTI油價回到每桶48美元附近,是2009年3月底以來的5年多新低。“當前原油市場更像是在接過2013年黃金的‘接力棒’,投資者都不敢貿然接下這把快速下墜的‘尖刀’。”一位期貨業界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油價帶來的中下游成本支撐下移,商品市場的整體估值重心或會繼續下移。

  事實上,剛過去的2014年,大宗原材料市場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為慘烈的跌幅。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8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4年重點跟蹤的58種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原材料商品中,90%環比前一年下跌,上漲的品種佔比僅10%。

  與此同時,生意社旗下追蹤現貨市場100種基礎原材料價格變化的BPI指數全年大跌16.5%,無論是監測的下跌品種數量還是下跌的幅度,都堪稱有數據以來的“史上最差”表現。

  “2014年大宗原材料商品的特點首先是跌多漲少,其次幾乎所有的板塊均以跌為主,能源、鋼鐵和紡織是重災區,農副産品、有色金屬以及建材雖然跌幅相對較輕,但平均跌幅也高達10%以上。”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表示。

  業界分析認為,原材料市場的結構性供需矛盾、市場價格標準重構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是大宗商品低迷的主要動因。隨著大宗原材料在高位的投資陸續産能釋放,供過於求正成為大多數商品的“新常態”,加上龍頭品種的原油、鐵礦石帶動中下游出現“拼跌”現象,使得商品市場的整體價格重心不斷下移。

  “區別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需求驟減導致的斷崖式下跌,當前的原材料價格下跌更多是供應過剩以及需求疲弱的雙重抑制。”上海一家期貨私募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鐵礦石、原油以及銅等重量級商品的過剩明顯且生産方難以達成減産的協議,市場的下跌態勢已經變得更具有可持續性。

  劉心田預計,2015年商品市場的走勢可能會較為“糾結”。一方面經歷大跌後的市場,部分商品逐漸顯示出投資的價值,“超跌”的品種已經透支2015年的跌幅,但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暴跌對包括煤炭等在內的周邊商品也形成新一輪的“逼宮”。

  到目前,市場投資者更多仍在關注油價的進一步演繹。由於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美國的油氣産量大幅上升,進口減少,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拒不減産,原油的主要定價影響因素逐漸由歐佩克轉移到頁巖油氣的生産情況。“但即使下跌,頁巖油氣開採停産可能根本不存在。”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董丹丹認為,在産業格局上,頁巖油的發展階段基本處於2012年的頁巖氣發展時期,這一階段的價格下滑,從過去頁巖油的歷史和頁巖氣已經走過的歷程看,頁巖油産量對價格敏感度較低,未來産量恐難下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