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鼓勵民間私募基金進軍環保
- 發佈時間:2014-12-09 14:52:04 來源:南寧晚報 責任編輯:曹慧敏
“誰污染,誰治理”的治污模式正向“誰污染,誰買單”的新路子上走去,推動環保産業運營模式創新的力量來自於政府的頂層設計。11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昨日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表示,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排污權和碳配額交易,並支援民間資本採取私募方式設立用於環保産業的投資基金,支援環保項目採取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等方式籌措投資資金。
《意見》提出吸引社會投資的7個重點領域,包括生態環保、農業水利、市政設施、交通、能源設施、資訊和民用空間設施、社會事業。歐鴻稱,上述領域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社會資本進入的呼聲也比較高。但目前存在的困難是這些領域民間資本發展不夠充分,資本流入存在實際阻礙。
這次《意見》發佈對創新環保運營機制、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等進行了全面部署。《意見》稱要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穩妥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環境監測服務。之前有消息稱《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將於本月正式出臺,明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污染者付費、責任共擔、集中治理、全過程式控制制”四大原則。
另外,歐鴻表示,《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排污權和碳配額交易,加快調整主要污染物排污費徵收標準,實行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完善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價格機制,通過金融市場 發現價格的功能,有效促進環保和節能減排。
此前財政部公佈的30個PPP示範項目中有15個涉及污水、垃圾處理和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此次公佈的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分佈于全國15個省市地區。據福建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稱,自從試點項目公佈,就接到各地政府和企業打來諮詢政策的電話,社會反響強烈。
在創新融資方式方面,《意見》支援開展排污權、收費權、特許經營權等擔保創新類貸款業務,探索利用污水垃圾處理等預期收益質押貸款,鼓勵民間資本採取私募等方式發起設立主要投資于生態環保的産業投資基金,支援環保項目採取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等方式籌措投資資金。
面對環保行業政策紅利不斷,多家證券公司研報認為,明年環保行業有望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扭轉頹勢。實際上環保行業傳統模式開展較早,但其發展一直受制于政策、法制不完善,盈利能力較弱,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此次政府對環保領域引入社會資本投資進行頂層設計,加上即將公佈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以及 500 億國家環保基金,將有利於環保 PPP 模式的廣泛推廣。招商證券研報稱,再生資源産業發展成熟後其産值在全國 GDP 佔比可以達到2%—3%,潛力十足;另外,危廢處理工程及運營市場由於獲得政策支援也有較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