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百餘食品企業上榜 “黑名單”能否亮劍捍“胃”?

  • 發佈時間:2014-11-21 09:2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新華網上海11月20日專電題:百餘食品企業上榜 “黑名單”能否亮劍捍“胃”

  國家食藥監總局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自今年8月底啟動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行動以來,截至10月中旬,全國查處各類食品違法案件16677件,取締無證經營戶6257戶。

  假冒偽劣食品嚴打之下仍未杜絕,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到上海、深圳、杭州、山東等多地,開始探索利用“黑名單”制度亮劍捍“胃”。究竟哪些企業上了食品安全黑名單?

  百餘家食品企業上黑榜,地方版先於國家版

  為讓違法食品無所遁形,2013年1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起草了《食品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不過何時出臺尚無明確的時間表。

  而地方層面已先行先試,截至目前,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建章立制,超過百家企業或個人上黑榜,涵蓋食品生産、銷售、餐飲等所有環節。例如,上海到目前已在食藥監局官網上公佈了八批黑名單,21家食品經營者以及41個法人或責任人上黑榜。

  不過目前上榜企業仍以小作坊居多。例如深圳已公示的3批“黑名單”以個體戶、無證經營主體、部分中小企業為主,其中僅公佈負責人或者經營者姓名、無企業實體的案例有19例,佔總體違法資訊約43%。

  列入黑名單的食品企業,將面臨最嚴處罰、最嚴準入。有案例表明,深圳市樂知福貿易有限公司因列入深圳首批“食品安全黑名單”後,一筆2000萬元已到放款階段的貸款被光大銀行以存在風險為由予以撤銷。

  目前,各地建設“黑名單”制度進度不一。北京、廣州等城市雖制定了辦法,但目前公開資訊還查不到上榜企業。還有一些城市尚未出臺辦法。

  四類違法事實易現,標準不一、鮮見大企業惹質疑

  雖然各地“黑名單”企業違法事實各異,但大致可分為銷售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篡改保質日期、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以及材料造假四類。

  比如,“售毒食品型”,杭州尚欣食品有限公司的王山榕就因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被罰28萬元;上海嘉定區小艾龍蝦店的何濤,在用於加工小龍蝦的原料中添加罌粟殼,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罰金人民幣1萬元。

  再如,“篡改日期型”,雲南名為易淑雲的個體工商戶多次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被工商部門多次處罰直至吊銷證件,最終五年禁入;杭州廣琪貿易有限公司涉嫌銷售過保質期食品以及篡改食品標簽,被公安部門立案查處。

  不過,近年來,康師傅捲入台灣“地溝油”事件,上海福喜淪為“過期肉”工坊,沃爾瑪涉嫌使用過期油……這些大企業雖頻頻成為涉事方,卻鮮有列入“黑名單”。業內人士預計,上海福喜有可能在行政或刑事處罰後列入上海版“黑名單”,但沃爾瑪的過期油問題可能很難達到認定標準。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數據雖多,但具體案例公佈少。記者在四川食藥監局官網“整治亮劍行動”專欄下發現,“典型案例”欄目下為空白,“市州動態”內公佈了一例“牛血冒充鴨血的地下黑作坊”案例,也沒有公佈作坊名稱和法人姓名。

  山東省食藥監局法制處處長朱增法認為,推行不力的關鍵原因是“黑名單”沒有統一標準,是只要受到查處就算,還是查封、吊銷許可證才算?從各地執行情況看,上黑榜標準不一。

  “黑名單”不能高懸,讓“流竄違法”無處可去

  向全社會曝光“黑心”食品企業只是“開弓”,關鍵是利箭需要直中違規企業靶心,戳到其痛處。雖然現在不少地方規定,對列入“黑名單”的食品生産經營者進行重點監管、信用約束,但目前看,處於“建議”階段的居多,需要完善的還有很多。

  ——確立時間表,完善配套措施。目前由於尚無國家版的時間表,各地建立的進度、標準不一致。專家認為,不僅應確立時間表,還應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雲波認為,“黑名單”制度如何考評、具體有哪些衡量指標、懲罰力度如何確定等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建立統一發佈平臺,實現快捷查詢。這些資訊目前散落在不同網站,沒有統一的發佈平臺,城市之間沒有匯總資訊和查詢功能,很難實現實時查看。

  朱增法建議,應加強資訊化建設,使行政處罰公開與“黑名單”制度結合起來,在日常監管中,一旦食品企業進入處罰環節,就自動進入“黑名單”。

  想要發揮“黑名單”的震懾力,要實現更便捷地使用。掃一掃條碼,生産企業資訊便一目了然;拍一下二維碼,餐飲單位有沒有被監管部門“盯上”就瞭如指掌……

  ——實現懲罰聯動,讓“流竄違法”無處可去。如果禁入只能在某一行政區域內,資訊沒有完全聯網,或未形成全國聯動式懲處,信用約束措施的威懾力就大打折扣。

  “未來的資訊統一發佈平臺應實現消費者輸入生産商關鍵字,就能查詢是否列入‘黑名單’,且在統一網站、標準格式公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説。

  “不能僅在自己的行政區域禁入,而是形成全國聯動的‘懲罰單’,讓跨過底線的企業真正被逐出市場。”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信用管理學科教授洪玫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