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郭樹清喊話2000萬噸進口配額 山東地煉或縮一半

  • 發佈時間:2014-11-15 07: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山東省地方煉化行業(以下簡稱“山東地煉”)淘汰、壓縮落後産能時間表已經排定。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相關部門獲悉,山東省政府近日發佈的《山東地方煉化産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按照“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轉型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針,促進山東地煉轉型升級,到2017年淘汰、轉産落後企業20余家,縮減落後煉油産能約1200萬噸。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山東省共有地煉企業49家,全年完成加工量4100萬噸。這就意味著,山東地煉大約50%的企業、30%的産能將在未來3年之內被淘汰。

  “這也意味著一直受到原料制約,成品油銷售渠道不暢的山東地煉,將面臨前截後堵的局面。”石油行業分析師劉江遠11月11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3年淘汰20余家企業”以外,山東去年還提出“走出去”戰略,鼓勵山東地煉企業到境外投資,並在2014年春節前後由山東省商務廳組織十多家山東地煉骨幹企業到東南亞考察,但該戰略目前進展並不順利。

  3年淘汰20余家

  山東地煉是山東省石化産業的主要板塊之一。

  據記者了解,在山東石化産業中,央企佔有的一次加工能力為3700萬噸,比重為19.6%;央企控股企業佔有的一次加工能力為3950萬噸,比重為20.8%;山東地煉的一次加工能力為11265萬噸,比重為59.6%。

  記者還了解到,在2000年前後,山東地煉有過一輪清理整頓,當時只保留了21家山東地煉;最近幾年,9家山東地煉企業被央企兼併重組,截至2013年年底,山東省一共有地方煉化企業49家。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山東49家地煉企業的平均産能為230萬噸/年;2013年山東地煉企業完成加工量4100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60億元、利稅210億元(不包括在海關繳納的燃料油消費稅約160億元)、利潤50億元。

  山東煉油化工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山東煉化協會”)會長劉愛英告訴記者,山東地煉一次加工能力和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地方煉化的份額中都有70%以上,規模、效益在全國居首位。

  劉愛英告訴記者,在山東地煉企業中,東明石化、海科集團、利華益、東營華聯、匯豐石化、京博石化、金誠石化、墾利石化、恒源石化、濱化集團等為骨幹企業,2013年的一次加工能力均達到了300萬噸以上,總能力合計6030萬噸,佔全省地方煉化産業的53.5%。

  “山東地煉企業發展面臨不少難題。”劉江遠告訴記者,多年以來,受到原油供應體制限制,山東地煉沒有原油分配、進口及使用資質,備受原料供應制約;同時,受到成品油的批發、零售政策等因素限制,山東地煉銷售網路也不完善。

  山東希望通過整合提高行業創新能力,提出“到2017年,全省地方煉化行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億噸/年之內,加工量達到6000萬噸,汽、柴油産量3500萬噸;到2020年,全省地方煉化行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穩定在1億噸/年左右,加工量達到7500萬噸,汽、柴油産量4000萬噸,乙烯和芳烴産量均達到100萬噸,化工産品主營業務收入佔比提高到30%以上”。

  劉愛英認為,按照《實施方案》,到2017年,山東地煉企業平均規模由目前的230萬噸/年提高到450萬噸/年;到2020年,全省地方煉化企業平均規模提高到500萬噸/年;同時,山東將重點扶持東明石化、海科集團、利華益、東營華聯、匯豐石化、京博石化、金誠石化、墾利石化、恒源石化、濱化集團等骨幹企業。

  郭樹清喊話2000萬噸進口配額

  “近三年來,山東地煉開工率僅為40%左右,近期則下滑至30%。”劉江遠表示,這是因為山東地煉國內原油資源計劃僅有122.2萬噸/年,而且沒有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透露,截至2014年10月29日,山東地煉一次常減壓裝置開工負荷為33.81%,同比下降9.98%。陳晴表示,以往開工率下降一般發生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今年市場情況不好,眾多山東地煉選擇小範圍開工。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所屬煉油廠全部使用自産或者進口的原油,按照加工能力通過管道運輸足量供應。為了解決原料難題,《實施方案》已提出,“幫助和支援骨幹企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3]83號)法人文件精神,申請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

  事實上,對於打破原油進口許可權制,山東地煉和山東省政府層面的相關動作已經持續很久。

  國家能源局2013年10月下發特急文件《煉油企業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條件(徵求意見稿)》,著手設計地煉進口原油的分配原則和方案,其中提出要放開對山東省地方煉化企業加工進口原油的限制,給予1000萬噸/年原油非國有貿易進口資質。

  2014年7月,國務院在長沙召開部分省份和企業經濟座談會,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在該會議上提到山東地煉企業原油進口配額問題,明確提出希望先期得到2000萬噸的進口配額。

  據記者了解,郭樹清近期在主持召開地方煉化産業轉型升級座談會期間表示,要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彙報爭取,幫助山東省地煉企業解決在生産經營和原料進口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累計原油進口量2.82億噸,但非國營進口配額一共只有2910萬噸,僅為總進口量的一成左右。2014年8月,曾有消息稱,民營地煉企業將獲得原料進口權。

  “現在也沒有動靜。”一位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能獲得原料進口權,將挽救處於生死邊緣的山東地煉企業。

  劉愛英透露,截至目前原油進口權放開已經有了初步方案,劃定相應的産能和油品品質標準,山東多家地煉骨幹企業均符合相關資質,但國家相關部門內部遲遲無法達成統一意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