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千萬富翁為500余名老人開食堂 10元包1日3餐(圖)

  • 發佈時間:2014-10-03 07:11:00  來源:武漢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曾少峰為社區老人親自下廚。

  南瓜面疙瘩湯、青菜糊、豆皮、馬鈴薯絲、爆豬肝……昨天是重陽節,40歲的“千萬富翁”曾少峰趕到武昌楊園電力新村社區,親自下廚給老人們做可口飯菜。

  曾少峰資産過千萬,卻扎紮實實地鑽進發展社區、雙墩社區、營北社區、電力新村社區,開起“道能幸福食堂”。500多名老人在這裡享用每天10元錢的早、中、晚餐,而就餐的老人們跟他熟了,都親切地叫他“乾兒子”、“大頭”。

  義務開食堂不再讓老人吃冷饅頭

  現在,曾少峰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開辦的四個社區食堂上,在漢口、武昌之間穿梭,而生意基本上都交給了妻子打理。

  放著那麼大的生意不做,怎麼開起了食堂?曾少峰説,在創辦食堂之前,他成立了一個志願者組織“道能義工”。2012年冬季的一個雨天,他和義工在社區做志願服務,臨近中午,看到一位拄著拐杖的婆婆撐著傘,手裏還拎著袋子。曾少峰上前問道:“婆婆手裏拿的什麼?中午吃什麼啊?”婆婆告訴他,平時一個人在家住,中午、晚上就吃饅頭解決。

  曾少峰隔著塑膠袋摸了摸,饅頭是冷的,“吃這樣的饅頭哪能舒服?”曾少峰心裏很不是滋味,便打算紮根社區創辦食堂,解決空巢、獨居、失獨老人的吃飯問題。

  從未下廚到葷菜素菜樣樣拿手

  曾少峰找到民政部門,説出了自己的想法。經過3個月籌備,前期投入100多萬元,“道能幸福食堂”在發展社區開張。

  食堂開張,老人只用花10塊錢就能吃到一日三餐。最初 ,很多老人並不相信:“哪有這好的事咧?”但老人們來過之後,卻被曾少峰和團隊的熱情所感染,“飯菜做得也好吃,又能和老夥伴聊聊天。”漸漸的,社區的老人們離不開這個幸福食堂了。

  而之前,曾少峰從未掌過勺。食堂開張后,他常常親自下廚給老人們做飯。葷素菜肴,樣樣拿手。他還總結出老人喜歡的口味:清淡不油膩、流食、軟和。

  曾少峰也有著和老人天然的親近感。昨天在電力新村社區,他向每個來打飯的爹爹婆婆打招呼,老人們也熱情回應。

  千萬富翁是老人們的“乾兒子”

  85歲的劉桂香是電力新村社區幸福食堂的常客。每天一大早就來,晚上才離開。劉婆婆不僅來這吃飯,還幫食堂擇菜、包包子、打掃衛生。而她最稀罕的還是“大頭”曾少峰,一天看不到這個“乾兒子”,就心裏發慌。

  劉婆婆説,“一看曾少峰就是聰明、能幹的人,所以才叫他‘大頭’。”她和曾少峰常常開玩笑,如同母子般。劉婆婆每個月拿1000多元退休金,有次逛商店,花99塊給“乾兒子”買了件衣服,想讓“乾兒子”看起來帥氣些。平時,她還總惦記著給曾少峰買點零食吃。

  “曾少峰把每位老人都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道能幸福食堂工作人員周輝説,在發展社區,雙墩社區,營北社區,電力新村社區四個食堂,前來就餐的老人有500多位,每個人都認識曾少峰,都親切地稱他是“乾兒子”、“大頭”。老人過集體生日的時候,曾少峰會親自下廚為他們做長壽面,平時還會和廚師一起研究老人們的菜譜。

  老人爭著到食堂做幫工

  在發展社區道能幸福食堂進餐的老人楊桃芝和她癱瘓在床的兒子,享受全免費幸福餐;93歲的崔婆婆,曾少峰不僅給老人生活費,還給她買了一套全棉床單被套;下雨天,他背著腿腳不便的沈志梅婆婆回家……

  “開食堂、和老人相處,跟做生意是一個道理,那就是真。真心實意地對待老人家,他們會用百分之百地真心和熱情作為回報。”曾少峰説,現在這些食堂不盈利,每個食堂每月還要補貼一兩萬元。後期準備開展一些拓展項目和心理課程,來扶持食堂。

  如今,在食堂就餐的老人,只要腿腳靈便,就爭著到食堂打掃衛生、擇菜,幫他們的“乾兒子”減輕負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