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接近官方人士:一季度經濟增速略低於去年四季度

  • 發佈時間:2016-04-14 08:17: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儘管新經濟發展態勢喜人,但佔據更大比例的傳統經濟轉型升級,將是下一步經濟能否真正企穩回暖的關鍵和動力。此外,改革所帶來的就業、債務等壓力的化解,也考驗著各方面的調控水準]

  [3月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47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增速同比回升7.8個百分點。]

  [3月,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55億元。包括高技術項目1個,總投資16億元;社會事業項目3個,總投資25億元;工業項目3個,總投資13億元;其他項目1個,總投資1億元。]

  [截至今年2月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4609億元,比1月底增加1513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374個項目,比1月底增加35個項目。]

  在一片“暖風”中,昨日發佈的多項數據再次為經濟增添一抹春色。

  官方數據顯示,3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9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8.6%。其中,出口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8.7%;進口8555億元,下降1.7%;貿易順差1946億元,去年同期順差為146億元。

  同一天,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作數據舉行發佈會。

  會上重點介紹了用電量、投資、價格運作和價格監管、經濟體制改革、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城市軌道交通簡政放權,以及推進特許經營立法等七方面的情況。

  發言人趙辰昕在會上表示,多項數據向好趨勢明顯,現在評價中國一季度經濟實現了“開門紅”是客觀的,是有充足依據和充分支撐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據整體向好的背景下,整個市場預期回暖也較為明顯。一個較為明顯的表現是,樂觀情緒積累,近幾日關於經濟走勢是“L”形還是“U”形或者“W”形的爭論再起。

  官方人士對表示,儘管回暖向好趨勢明顯,但經濟是否真正企穩有待進一步觀察。一方面,中國的根本結構性難題並沒有改變;另一方面,近期的回暖得益於外部環境向好,但必須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提高警惕。

  該人士同時強調,儘管新經濟發展態勢喜人,但佔據更大比例的傳統經濟轉型升級,將是下一步經濟能否真正企穩回暖的關鍵和動力。此外,改革所帶來的就業、債務等壓力的化解,也考驗著各方面的調控水準。

  二産用電量增速由負轉正

  據接近官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一季度經濟增速略低於去年四季度增速,但大大好於此前的市場預期。他表示,1、2月多項數據大幅下跌,但到了節假日之後的3月,多項數據出現明顯回升,從而帶動了整個季度經濟表現的“逆襲”。

  經濟增速好于預期,背後是多項數據的回暖。發改委昨天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約135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增速同比回升2.4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8%、0.2%、10.9%和10.8%,增速同比回升9.7、0.8、4.0和8.2個百分點。3月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47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增速同比回升7.8個百分點。

  一季度全社會用電增速回升主要受三産和居民生活用電支撐,兩者合計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影響度達到94%,拉高全社會用電增速3.0個百分點。三産用電中,資訊傳輸、電腦服務和軟體業用電同比增長15.6%,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商業、住宿和餐飲業用電同比增長9.5%,增速同比回升3.3個百分點;金融、房地産、商務及居民服務業用電同比增長11.3%,增速同比回升5.0個百分點。

  此外,一季度第二産業用電增速由負轉正,但總體仍處於較低水準。

  二是成品油消費量情況。3月份,成品油消費量同比增長7.2%,與1、2月份相比,市場需求呈回升態勢。其中,與工農業生産聯繫緊密的柴油消費量,由1、2月份的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2.99%。

  前述接近官方人士分析稱,二産用電量由負轉正,意味著3月的工業水準也有較大幅度的回升,這也是較具含金量的一個指標。

  總體來看,趙辰昕用六個“升”來提點了好的方向和積極變化,包括投資增速有所回升,價格水準有所回升,企業利潤由降轉升,房地産市場交易量明顯回升,財政收入增速回升,以及市場預期有所回升。

  前述人士表示,這六個“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數據發佈完整,大家會看到數據幾乎全部呈現整體回升的狀況。

  投資穩增長加碼不斷

  在1、2月多項重要數據下滑幅度較大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和多個部門加大了穩增長的部署。而從去年以來,投資這一抓手力度就在不斷擴大,且在投融資方面不斷創新。

  4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中央預算內投資上半年要全部下撥,用好專項建設基金,擴大地方政府性債務置換規模,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推動新開工項目儘快落地,保持有效投資強度。

  和過去人們提到投資就想到刺激不同,近幾年的投資十分強調有效性。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如今的投資確立了要銜接短期和中長期增長的原則,注重和下一步增長點相契合,既兼顧短期效應,又注重長期回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各地方政府、水利部、鐵總等部門的公開資訊顯示,2016年我國全年專項建設基金的規模或將超過3萬億元、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計劃投資規模或將超過5000億元、11大類重大工程包全年累計完成投資或將超過2.4萬億元。

  在加大專項基金扶持和擴大社會融資的基礎上,發改委對項目審批也是大開綠燈。

  趙辰昕介紹,3月,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55億元。包括高技術項目1個,總投資16億元;社會事業項目3個,總投資25億元;工業項目3個,總投資13億元;其他項目1個,總投資1億元。

  此外,11大類國家重大工程包在穩增長過程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趙辰昕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4609億元,比1月底增加1513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374個項目,比1月底增加35個項目。

  去産能進入深水區

  一手著力穩增長,另一手的調結構和促改革也沒有鬆懈。在第一季度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去産能和處理僵屍企業是李克強提得最多的高頻詞彙之一,而鋼鐵和煤炭兩個過剩嚴重行業,更成為改革的首批重點領域。

  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隨著去産能進入深水區,一些地方會有關於失業率和影響經濟增速的擔心,這兩個擔心都有存在的可能,但中央和地方也都做了充分的預案和對衝,不會對大的基本面造成影響。

  本文開篇提到的官方人士也表示,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找到新的發展動能,也只有靠改革,因此在保證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的背景下,結構性改革依舊是政府的主要著力方面。

  趙辰昕昨日介紹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情況時表示,目前這方面工作取得三個重大進展:

  一是經國務院同意,建立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和協作配合。

  二是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財政部、人社部、國土部、環保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安監總局、銀監會、煤監局等部門,圍繞財稅金融支援、職工安置、國土、環保、品質、安全方面,研究制定了8個專項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陸續印發。

  三是梳理總結典型做法,為各地工作提供借鑒。近年來,一些地方和企業在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方面,探索出不少有效的做法。鋼鐵方面,杭鋼集團、攀成鋼和河北省,煤炭方面,山東能源集團、陜煤化集團,在産能壓減、轉産轉型、職工安置等方面積累了有益經驗,目前已開始推介這些典型,為各地推進工作提供參考。

  前述官方人士稱,煤炭鋼鐵是涉及面較廣和較為棘手的行業,這兩個行業去産能的經驗將推廣到其他行業。他也透露,隨著機制和經驗的不斷完善,去産能的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