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十三五”規劃:協調發展之新機遇、新預期、新思路

  • 發佈時間:2016-03-08 19:35:10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光明論 專家學者話兩會】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胡玉瑋

  經過將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迅速提高、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如國內生産總值由1979年的4067.7億,增加到2015年的67.7萬億,年增長率高達9.7%。相比,同期全球增長率為2.8%,發達國家2.4%,發展中國家4.6%。國際社會也高度評價中國政府在過去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領域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並盛讚中國經濟長達30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創造了當代人類發展史的奇跡!

  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社會、經濟等諸多領域不協調問題逐漸顯現,並已成為阻礙未來發展的重要桎梏。例如,重復性建設突出、城鄉協同建設遠落後於總體經濟發展等。另外,從宏觀經濟管理角度來看,由於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導致我國經濟增長的舊引擎動力不足、新引擎仍待培育。在此背景下,如何儘快實現我國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克服目前“增長困境”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重大挑戰。

  區域協調:國土空間發展的新機遇

  由於長時間“唯GDP論”,我國地區之間發展過度競爭,缺乏整體、統一規劃,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現象突出。鋻於此,我國2010年推出《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土空間開發規劃,並具有強力的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在此基礎之上,“十三五”期間的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等都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

  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十三五”期間區域協調發展將面臨新的機遇,特別是得益於我國製造業近幾年的迅猛發展,未來5年的區域協調發展將變得更加便利。例如,我國目前已經是全球名副其實的高鐵強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超過1.9萬公里,佔世界60%以上。其中貫穿中國南北的京廣高鐵2298公里,創全球高鐵運營歷程的最長記錄。此距離遠過紐約到邁阿密,在美國坐火車需要30小時,而京廣高鐵只需8個小時!此外,我國也在隧道工程等基礎設施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些優勢都將有利於推動區域之間的聯絡,進而協助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

  但是,我們在大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協調。“一帶一路”將成為我國“十三五”期間,甚至更長時期的重要發展戰略。如何將“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意義重大。一方面,相關省份可以借“一帶一路”春風,從政策、資金上獲取更多的支援。另一方面,一定要協調發展好以面向國內為主的功能區建設與面向海外市場的“一帶一路”倡議,避免在規劃設計、産業定位、資源配置等領域的不一致。

  第二、民族問題。在一些區域協調規劃中,特別是西部地區,將會涉及西藏、新疆、甘肅等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地區。由於我國長期以經濟發展為導向,會忽視民族問題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進而産生一些民族隔閡和社會不穩定因素。鋻於此,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當地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文物古跡等的保護。同時,盡可能使當地的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確實感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效益,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城鄉協調:全面城鎮化的新預期

  城鎮化水準是一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標誌。與發達國家相比(2014年城鎮化率56.1%),我國目前城鎮化水準仍然較低,仍有較大發展空間。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明,我國將逐步提高城鎮化水準。預計“十三五”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一般來講,城鎮化的提高將越來越困難,但為什麼我們對“十三五”期間,每年提高1%充滿信心呢?

  第一、全面城鎮化預期。經過近4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持續深入,而隨之而來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城鎮化的積極嚮往或預期。例如,我國每年春節的“回鄉記”是茶余飯後的討論熱點。近幾年,不少“回鄉記”都提到農村地區人口在較快減少,特別是青壯年人口在離開農村之後,絕大多數已經不再回來。與此同時,在城市地區,儘管生活成本高漲,但仍擋不住每年的凈流入人口。這都突顯出廣大農村人口對城鎮化的強烈願望和內在需求。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認為我國正在進入“全面城鎮化預期”,或者“全面城鎮化的最後衝刺”階段。

  第二、由“事實城裏人”變為“真正城裏人”。我國長期以來執行嚴格的城鄉戶籍管理制度,雖説現在勞動力的全國範圍流動已經完全放開,但是,目前與戶籍身份緊密聯繫的相關公共服務仍沒有打破。所以,下一步只要政府能夠切實落實“3個一億人”戰略,特別是便利已經事實定居生活在城市的農村農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就能夠實現每年提高1%城鎮率的目標。

  但與此同時,在大力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儘量避免走彎路,特別是要謹防“運動式”的新型農村建設。使農村人口儘快過上好日子的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能為了建設新農村而為之。譬如硬性規定需要多少農村人口搬入樓房,集中生活在所謂的城裏人的“現代化小區”。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農民意願併合理引導,不能簡單粗暴,打著提高農民福祉的名義,實際是地方政府為了騰出更多宅基地,然後轉化為提高財政收入的建設、商業用地等。

  供給側改革:宏觀經濟管理的新思路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宏觀經濟管理主要依靠滿足需求端來實現經濟發展。這種理念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曾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國內、國際形勢對於以需求端為主線的宏觀經濟管理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戰。

  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期”,單純依賴需求端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從海外來看,全球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時期,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國傳統出口主要目的地,如美國、歐洲、日本等看,或者復蘇乏力、或者陷入衰退。在此背景下,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傳統的貨幣、財政寬鬆政策對經濟貢獻的邊際效應也呈現遞減趨勢。

  究其原因,根源在於長期以來的需求端經濟改革導致社會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從而出現供給與需求的不協調。以住房為例,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真實的剛性需求超過住房供給。相比,在不少三四線城市,供給又往往大於需求。供給、需求不協調在食品、醫療、日用品等領域都有所體現。鋻於此,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供給側”改革,凸顯中央高層希望通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破解目前“增長困境”的決心。

  供給側改革之路勢必困難重重,國家、企業和個人都應做好準備,並努力調整、適應,儘快完成改革任務。

  第一、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一定要保持改革定力。目前一些觀點認為供給側改革“換湯不換藥”、是“新一輪的計劃經濟”等,都是沒有真正領會好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因此我國政府應該積極回應社會所有重大關切,糾正各種不正確的認識和解讀,並堅定不移的落實、監督改革的實施。

  第二、企業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主體,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落後産能行業、企業需要退出市場。可借此次改革東風,堅決淘汰之前違法、違規建立,但仍未處理的“三高”小鋼廠、小煤窯等。與此同時,正規但落後企業應儘量採取兼併重組形式,而不是簡單關停並,以減少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

  第三、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惠及每一位老百姓。但不可避免,改革的前期,特別是在淘汰過剩産能階段,一部分職工會失去工作崗位。一方面,政府應發揮社會政策的兜底作用,通過加強再培訓、家庭補貼等形式避免失業潮,從而維持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暫時失去工作的職工也應積極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努力調整,通過自我提升實現人生職場的新飛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