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月金融數據顯示:信貸大增現需求回暖跡象
- 發佈時間:2016-02-16 18: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今日,人民銀行公佈了1月金融數據,其中信貸數據成為亮點。1月末,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創下單月數據新高。在貸款大增的推動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達到14%,為2015年以來新高,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也達到3.42萬億元的較高水準。業內專家認為,1月信貸增速較快,顯示信貸支援實體力度增強,其中有季節性信貸投放因素,也有資金成本下降和基建項目融資需求增加等因素。下一階段,在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信貸能否繼續維持較高速增長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熱點。
信貸支援力度增強
細看1月大增的信貸數據,比較突出的變化主要是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的中長期信貸都出現大幅增長,分別增加1.94萬億元和4783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1月數據體現了年初信貸季節性特徵。這主要受銀行業普遍會選擇在年初儘早進行信貸投放以增加全年的利息收入的影響,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優質資産較為稀缺的情況下,這一季節性特徵會更為明顯。
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長期資金成本下降也推動了信貸需求改善。方正證券分析師楊為敩認為,用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來觀察,過去一段時間的長端收益率仍在下降。資金成本對資金需求的邊際作用最為重要,因此,長端資金成本的下降會繼續推動長端資金需求的改善。
同時,今年1月正值十三五的開局之時,大批政府項目的開工推高了資金需求。楊為敩分析,“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等一系列規劃集中出臺,交通結構性改革亦在醞釀之中,這些項目都在今年年初正面拉動資金需求的改善,即使從 PPP 項目來看,去年 12 月項目總投資都上升至 2.2 萬億元。
另外,房地産銷售改善帶來居民部門按揭貸款強勁增長,人民幣貸款替代外幣貸款也是推動信貸高增的原因。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閆玲認為,1月外幣存款增加196億美元,境內外幣貸款減少266億美元,降幅為近4個月新高。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企業持續償還外幣負債,部分需求用人民幣貸款替代,並增加美元資産的配置。
貨幣增速提升明顯
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4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7個和3.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41.27萬億元,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3.4個和8.1個百分點。
連平認為,在外匯佔款持續顯著下降、財政存款增加的情況下,M2增速提高主要是因為信貸大幅增長,進而存款和貨幣創造較多。而M1形成顯著地向上突破主要是因為當月M0大幅增加,當月凈投放現金9310億元。
1月M1與M2增速差再創2011年以來最高值。一般來講,該指標用來衡量資金活化水準。對此,有觀點認為,寬財政穩貨幣背景下,企業獲得了較多資金,但資金並未實際使用,而是以活期存款形式趴在賬上;同時,也有觀點認為,M1增速超越M2顯示企業運作活躍度有所提高。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在經濟並未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企業獲得資金後,既不敢盲目投資或擴大生産,又不敢存為定期怕錯失投資機會,於是形成了資金淤積在活期存款的特殊情況。不過,隨著政府批項目落地、大宗商品見底回升、PPI負值收斂,企業會逐步將資金轉化為投資或生産,這將成為未來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因素。
信貸後勁受關注
在明顯高增的1月信貸數據之後,下一階段,資金需求和信貸投放能否持續保持較高增長,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熱點。
連平表示,總體來看,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有所加強。然而,目前國內去産能、去庫存、調結構的壓力依然不小,國際外部經濟局勢依然複雜和不景氣,美國的情況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加息步伐可能減速。預計信貸季節性高速增長將會回落,而貨幣政策很可能繼續保持穩健,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下降。
央行日前發佈的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支出,降準信號意義較強,有可能強化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在一定情況下都可能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資本流出增多。業內專家認為,從央行近日表態和由於M2增速已經較高等因素看,信貸增速持續難以冀望于貨幣大幅寬鬆。招商證券資産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信貸高增能否持續,關鍵還是要看實體經濟的需求和政府刺激經濟的力度能否持續。
如果資金需求能夠繼續改善,對信貸保持較高增速有積極作用。楊為敩認為,長端利率對大約領先貸款兩個季度左右,因此貸款需求可能至少會有約兩個季度的改善時間;另一方面,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政策性建設融資對融資的推動作用仍然持續;第三,隨著債券融資政策的放開,債券融資會對整體融資形成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