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順勢而行、得大於失:增速降低是為了培育新動能

  • 發佈時間:2016-01-20 22:04:03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光明網理論專家委員會委員 李佐軍

  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有的人得出相對樂觀的結論,有的人得出相對悲觀的結論。如何看待GDP年增速“破七”,特別是如何看待GDP增速創25年來新低?筆者認為,關鍵是看GDP增速變化是否在順勢而行。若大勢向下,則GDP增速順勢下行是好事,逆勢而上則未必是好事。

  順勢而行、得大於失:增速降低是為了培育新動能

  目前的國際大勢是全球經濟都在調整中。除了美國、印度等國經濟稍好之外,多數經濟體經濟表現差強人意,俄羅斯、巴西等國經濟處於負增長中,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價格連續大幅下降,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已跌破400點。這説明國際經濟尚未完全走出危機,雖然部分國家通過需求管理政策獲得了暫時的增長,但因供給側發力不夠,一遇風吹草動經濟就下行。在此國際大勢下,中國經濟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國內的大勢則是:中國經濟在持續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後到了該調整和出清的時候了。經濟是有規律的,既存在週期性波動,也存在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當前遇到的經濟下行,既有經濟週期波動的原因,也有經濟發展階段轉換的原因,但主要是經濟發展階段轉換的原因。經濟發展階段轉換過程中需要解決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經濟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在:供給結構已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了;經濟結構已不能適應人口和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了;産業結構已不能適應資源環境約束的條件了;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已不能適應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了;人口的區域分佈結構不能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了等等。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就不能用解決週期性問題的刺激政策去應對,而只能讓經濟順勢而行,讓市場出清,再努力除舊布新,使經濟步入新常態。

  6.9%就是以上國內外經濟大勢的反應。

  在此國內外經濟大勢下,若我們非要逆勢而上追求GDP高速度,不是不可以做到,但代價太大,不值得為之。從以往國內外的經驗來看,在大勢下行的情況下逆勢而上,只能通過擴大發債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增加貨幣發行、放鬆信貸、釋放流動性等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而這樣做必然會帶來高房價等資産價格泡沫、實體經濟産能過剩、地方政府和企業債務風險加大、銀行不良資産比率上升、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益下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已很嚴重,已成為阻礙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若再火上澆油,必使問題進一步惡化。

  在此國內外大勢下,若我們讓GDP增速順勢而行,雖然短期數字難看一點,同時會帶來一些陣痛,但從長遠看,則一定是得大於失:首先,經濟順勢下行會促進市場出清,讓該淘汰的産業和僵屍企業淘汰,減少資源浪費,修正價格信號,優化資源配置,消除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其次,經濟順勢下行會倒逼經濟結構優化,就像過去幾年已發生的情況一樣,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進一步上升,三産佔GDP的比重進一步上升,城鎮化率進一步上升等;再次,經濟順勢下行會加速經濟新動能的形成,因為經濟下行使得傳統的動力——“三駕馬車”作用日漸式微,迫使各方通過供給側改革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只要新的動力形成,就可以阻止經濟的進一步下行,並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總之,我們不能只看到經濟增速下降到6.9%的不利方面,而要看到其必然性,看到其積極意義。只要我們尊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市場規律,讓經濟順勢而行,就一定能走過冬天,迎來春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