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統計局長:前三季度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

  • 發佈時間:2015-12-16 11:54: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保安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今日在新華網發表署名文章《以宏觀調控“升級版”適應引領新常態》。文章指出,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深度調整之中,呈現出低增長、不平衡、寬震蕩、多風險的“新平庸”特徵,國內進入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關鍵階段,潛在增長率趨勢性回落與長期結構性、短期週期性問題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面對新常態下宏觀調控的“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現實,政府部門結合我國經濟轉型期特點,在優化總量調控基礎上更加注重結構調控,在強化需求管理的同時更加注重供給管理,在做好區間調控的同時更加重視定向調控,彰顯出高超的調控藝術和駕馭能力。

  王保安指出,調控目標是實施宏觀調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經濟發展環境條件的變化,調控目標既要考慮經濟增長,又要綜合考慮就業、物價和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標。新一屆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合理區間”的調控目標,即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與過去相比,一是由高度關注GDP轉變為更加關注民生。二是由單一目標轉變為多重目標。把保就業和防通脹提高到了與穩增長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是由底線目標轉變為區間目標。

  全文如下:

  以宏觀調控“升級版”適應引領新常態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深度調整之中,呈現出低增長、不平衡、寬震蕩、多風險的“新平庸”特徵。國內進入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關鍵階段,潛在增長率趨勢性回落與長期結構性、短期週期性問題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經濟頂住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有創、創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6.9%,放眼全球獨領風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高達30%左右,仍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錨、動力之源、希望之翼。之所以取得這樣令人振奮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全面謀劃、科學決策的結果,是適應引領新常態、全力打造宏觀調控“升級版”、主動作為的結果。

  一、以市場化法制化為主線,創新調控理念

  調控理念是指導調控實踐的根本指引。只有順應規律、符合實際的科學理念,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保證經濟沿預期方向發展。新一輪宏觀調控堅持把市場化、法制化作為宏觀調控的行動指南,開啟了調控理念和實踐的新境界。

  堅持市場化取向。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只有尊重市場、依靠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才能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宏觀調控作為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手段,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改變以前對微觀經濟干預過多、管得過死的路徑依賴,改變把行政管理與宏觀調控混合的弊端。注重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凡是市場能做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主要是制定規則、維護市場公平,要改變“錯位”,退出“越位”,補上“缺位”,既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而不是更“多”發揮政府作用。

  堅持法制化理念。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市場作用的有效發揮,必須要有一個法制化的市場環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要求加快建立現代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政府宏觀調控同樣要在法治軌道上運作。由於經濟轉型期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過去政府對經濟的調控過度依賴行政審批、直接投資、干預許可等管理方式,不僅成本高、效率低,還容易和法律規定相衝突。新一輪宏觀調控堅持法制化理念,將環保、土地管理等凡是法律有規定的,都按規定辦,不再作為宏觀調控手段,這既有利於鞏固改革成果、降低行政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宏觀調控效率和針對性。

  遵循市場化、法制化理念,新一屆政府加快推進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建設,理順政府、社會與市場關係。把宏觀調控和推進改革、優化制度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寓改革創新于調控之中。主動自我革命,把簡政放權作為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先手棋”,並在“放”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優化相關服務。近兩年多來,國務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700多項,放的徹底、放的到位,前所未有,非行政許可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市場準入門檻不斷降低,各類創業創新活動蔚然成風。去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至今,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超過1萬家。同時,深入推進財稅金融、國有企業、價格體制、科技體制等領域改革,加快自貿區建設,構成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目標統籌和結構性改革體系,完善了市場機制,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

  二、以補短板強實體為核心,創新調控方式

  調控方式是調控理念的具體體現和調控政策的路徑選擇。面對新常態下宏觀調控的“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現實,黨中央、國務院打破思維慣勢,沒有實行單一的總量調控,而是銳意進取、積極作為,結合我國經濟轉型期特點,在優化總量調控基礎上更加注重結構調控,在強化需求管理的同時更加注重供給管理,在做好區間調控的同時更加重視定向調控,彰顯出高超的調控藝術和駕馭能力。

  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控並重。確保增速換擋不失勢,加快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是新常態下的首要任務。如果為保增長一味強刺激,不僅會加劇産能過剩,而且會加大經濟增長的波動;如果放任下滑,又會影響我國“兩個一百年目標”戰略任務的實現。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保持戰略定力,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相機性,既沒有“大水漫灌”、大幅增發貨幣,也沒有盲目投資和顯著擴大赤字,而是在存量上做文章,通過存量資金整合和政策措施改進,提升財政、貨幣政策效率,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注重帶動社會資金補短板。比如,大力推廣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出了1000多個、總金額近兩萬億元的PPP項目,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吸引民間資本進入。近兩年,先後實施了11大類重大工程包為主要內容的穩增長項目,主要投向了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和新興産業,增強了發展後勁。1-11月份,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6.5%,增速比全部投資快6.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為17.9%,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投資佔比為11.8%,下降0.6個百分點。

  更多強調和激發消費活力,持續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提升消費能力的政策措施,如實施6大消費工程,構建促進資訊、綠色、住房、旅遊、教育、養老等消費政策引導體系。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接近6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比投資高15個百分點,創近年新高。

  需求調控與供給調控兼顧。當前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漸成主流,但由於半個多世紀一直存在的結構失衡問題,供給與需求很難耦合,加之創新能力偏低,産品品質、美譽度和信譽度不高,發展型、享受型服務供給不足,跟不上消費升級步伐,造成國內消費外流。2014年保守統計,我國居民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元。一方面,國內低端産品産能嚴重過剩,另一方面,高端産品和服務供給嚴重不足,這是當前經濟運作中一個突出的矛盾。為此,新一屆政府宏觀調控在重視需求管理的同時更加重視供給管理,通過國際産能合作以及兼併重組等方式,加大化解過剩産能力度,主動促進市場出清;通過積極推進“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加快推動工業化、資訊化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通過紮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支撐平臺,促進高品質、多樣化産品和服務不斷涌現,積極成效快速顯現。以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智慧電子産品為代表的新産品成倍增長,網際網路資訊及文化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前三季度,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自2012年首次超過二産以來,連續三年上升,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趨勢明顯,結構優化升級勢頭良好。

  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儘管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産業之間的結構失衡問題依然突出,“木桶”效應明顯,嚴重制約經濟持續發展。傳統總量調控難以有效引導資源流向薄弱環節和區域,導致發展不平衡、不穩定。對此,新一輪宏觀調控在區間調控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定向調控,注重提高調控的針對性,實施“噴灌”、“滴灌”,注重補短板、強基礎、增後勁。加大中西部鐵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今年將投入建設資金1.6萬億元;對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進行定向降準降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援力度,截至9月末,農戶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8%,增速快於企業貸款;小微企業貸款佔企業貸款比重為30.4%,比6月末提高0.3個百分點。

  三、以有效性適用性為準則,創新調控工具

  調控方式的轉變推動調控工具創新。新一屆政府致力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創新,因時因勢制宜,適時適度操作,反週期不反規律,富有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工具體系初步形成。

  財政政策加力增效。今年以來,受企業利潤下滑、房地産調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1-11月份財政收入增長5.7%,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而另一方面,財政支出大幅增加,1-11月份財政支出同比增長17.4%,收支壓力不斷加大。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財政政策既要保民生、保基本,又要穩增長、調結構,還要促改革、促創新,新一屆政府“巧婦善炊”,面對壓力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創新政策工具,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實施結構性減稅。對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的金融機構和高技術企業等實施結構性減稅,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去年以來,降稅清費為企業減負超過4000億元。盤活存量資金。整合專項資金、打造創新機制,設立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啟動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注重引導、撬動産業創新和科技創新。開展債務置換。為緩解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增強統籌資金使用效率,防範可能出現的財政金融風險,今年以來已下達三批合計3.2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置換額度。

  貨幣政策靈活適度。貨幣政策同樣面臨兩難多難選擇,既面臨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和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並存的問題,又存在企業總體負債率較高與加大信貸支援的矛盾,還存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與擴大出口、穩定資本流動的壓力。在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基礎上,努力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不斷豐富數量工具。為滿足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避免進一步推高杠桿率和債務水準,開展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進一步完善價格工具。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功能,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在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同時,擴大和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提高金融供給效率。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渠道,減少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的“空轉”,出臺存款保險制度,支援民營、中小銀行發展;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改革;取消存貸比考核,改革存款準備金制度考核方式,增強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能力,對穩增長、調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9月末,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5%,增速比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分別高4.2和3.7個百分點;服務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長17.2%,比工業快11.6個百分點;住戶本外幣消費性貸款餘額增長21.8%。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約1.5個百分點。

  四、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為導向,創新調控目標

  調控目標是實施宏觀調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一輪宏觀調控依據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和化解突出矛盾的內在要求,結合國家戰略任務和目標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創新宏觀調控目標。

  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隨著經濟發展環境條件的變化,調控目標既要考慮經濟增長,又要綜合考慮就業、物價和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標。新一屆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合理區間”的調控目標,即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與過去相比,一是由高度關注GDP轉變為更加關注民生。明確提出,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同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GDP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二是由單一目標轉變為多重目標。把保就業和防通脹提高到了與穩增長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是由底線目標轉變為區間目標。過去我國宏觀調控強調增速的底線目標,多次明確提出保“點”目標,現在,採取了類似“7%左右”的區間目標,體現了調控的靈活性。

  努力實現“雙中高”。在合理區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的“雙中高”目標。這個目標既反映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內在要求,又體現了動力轉換與創新驅動的內在要求。為了確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經濟需要保持中高速增長。我國仍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中高速增長。經濟要邁向中高端,必須加快結構轉型升級,而結構能否順利升級、動力能否平順轉換最終取決於創新驅動能否取得實質性突破。創新創造是解決新動力成長、突破要素資源環境制約以及週期性下行束縛的關鍵。新一屆政府圍繞實現“雙中高”目標,緊緊扭住這個“牛鼻子”,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努力打造新引擎、重塑新動力。

  新常態催生新目標,新動力推動新發展。我國經濟頂住壓力,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持續運作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新生動力加快孕育。我國GDP增速穩定在7%左右,保持中高速(現在每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於五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相當於十年前增長2.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新增就業1066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實現全年目標,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1-11月份同比上漲1.4%;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繼續跑贏GDP。與此同時,新興産業、新型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成長。1-11月份,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3個百分點;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連續保持高增長。

  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加強經濟工作領導、實施宏觀調控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高度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極大地豐富了宏觀調控的理論和實踐,有效地探索了轉型期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規律。取得的成效舉世矚目,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宏觀調控創新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在大變革、大轉型、大發展的偉大時代,我們要勇往直前,聚眾智、謀眾識、匯眾力,不斷完善宏觀調控“升級版”,引領我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作者王保安,係國家統計局局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