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辦副主任:基建是一帶一路優先領域
- 發佈時間:2015-12-11 08:31:1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全球形勢變化和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十三五”時期是“一帶一路”建設從起步到提速的關鍵階段,必須全面準確深刻領會《建議》的要求,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扎紮實實的進展。
深刻認識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要求
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關乎多方利益,秉持什麼理念和原則至關重要。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這一重要論述向世界表明:“一帶一路”建設雖然是中國首倡,但它是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不是排他性的倡議,而是各國均可參與的“大合唱”;不是所謂新的“馬歇爾計劃”,而是推動沿線國家合作共贏和可持續發展的“高速路”。通過將“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相對接,尋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利益匯合點,打造命運共同體,實現各國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分享,將“一帶一路”建成普惠共濟與和平合作之路。這一理念和原則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水準參差不齊、政治生態迥異、利益訴求多元、國家間關係錯綜複雜。完善合作機制,包括建立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新合作機制,同時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現有雙邊、多邊合作機制的作用,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是以國家高層互訪為引領,形成深化合作的第一推動力。同時,廣泛開展包括部門合作、地方合作在內的各級政府合作,構建多層次、多渠道政府間合作體系。二是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多邊機制,依託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國—亞歐博覽會等平臺,促進多邊國際交流合作。三是積極開展公共外交,發揮政黨、議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與沿線國家政治團體的黨際友好往來。充分調動智庫、民間組織、媒體等各方面力量,支援和帶動開展多種形式的民間交往,增進沿線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超過10000億美元,佔我國外貿總額的1/4。我國每年境外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我國企業具有參與國際投資合作的強烈願望與實力,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要遵循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利益共用、風險共擔。以企業為主體,按照商業原則開展項目合作,有利於發揮我國與沿線各國的比較優勢,有利於促進各類資源和要素有序流動與合理配置,有利於激發各類企業的活力和潛力。政府應加強宏觀謀劃和統籌指導,為各類企業搭建合作平臺,提供政策支援和便利化服務,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
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豐富對外開放內涵、完善對外開放格局具有深遠意義。加快向西開放,發揮西北地區的新疆、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的區位、資源、人文優勢,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揮西南地區毗鄰中南半島、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優勢,打通海上連接東南亞、陸上連接印度洋的戰略通道,並可與長江經濟帶形成互動。利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競爭。發揮中部地區腹地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聯通東西、溝通南北,形成“一帶一路”的腹地支撐。
準確把握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任務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大通道建設,共同建設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目前,我國與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建設滯後,多數骨幹通道存在缺失路段,不少通道等級低,通而不暢。部分跨境項目建設條件複雜,資金需求大,協調難度高。可在加強與沿線各國規劃對接的基礎上,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連接主要能源資源區塊、重點産業集聚區,構建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綠色高效的國際大通道。緊扣重點戰略方向,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骨架。著力促進“六路多港”建設,推動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資訊高速路“六路”互聯互通,建設若干海上支點港口。突出重點,合力推進,加快實施一批標誌性項目,推動形成早期收穫成果。
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資源豐富,與中國在能源資源合作方面具有較好基礎,未來合作前景十分廣闊。要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斷完善合作機制,推進在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生産、運輸、加工等全産業鏈方面的合作。與重點國家加強上下游領域合作,擴大就地加工規模,建設一批與資源優勢相結合、綠色環保的油氣化工、煤化工、鉀肥、鋼鐵、有色等境外生産基地,提升就地加工轉化率和資源國的深加工能力。合作開發水能、光伏、風能、生物質能等資源,打造清潔能源合作樣板。
共建境外産業集聚區,推動建立當地産業體系。深化産業投資和優勢産能合作,契合沿線國家實現工業化的需要,也可以帶動我國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我國各類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興業,合作建設境外産業園區和産業集聚區,將我國的優勢産能和沿線國家市場、資源等比較優勢結合起來,幫助沿線國家發展特色産業。依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經驗、資金、技術、人才和高性價比裝備等優勢,支援沿線國家建立産業體系。
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衛生、環保等領域合作,造福當地民眾。堅持弘揚和傳承古絲綢之路的友好傳統,不斷豐富“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築牢深化合作的民意基礎。增加向沿線國家提供的政府獎學金名額,資助有關人員來華培訓,開展合作辦學。共同開髮絲綢之路沿線古老璀璨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展不同類型、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強與沿線國家旅遊合作,打造具有絲路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産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婦女、生態環保、扶貧減災等領域合作。
加快共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多元共贏金融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沿線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基礎設施、能源資源開發、産業發展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遠遠超出當地資金供給能力,原有國際金融組織提供的資金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同時,“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資金需求量大、回報週期長、涉及國家和幣種多等特點,需要創新金融合作模式,打造金融合作平臺,暢通投融資渠道,形成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金融支援體系。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作為我國發起成立的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新的引擎。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發揮絲路基金作用,並加強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的融資支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已達50多個,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充分反映了國際金融合作的需求和共識。絲路基金是一個開放的合作平臺,目前規模為400億美元,投資方除了中國人民銀行,還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這些機構具有海外投融資經驗,還可為基金的發展提供項目儲備、人才、管理經驗支援。目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均已按照市場化、國際化、商業化原則啟動運作。
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態度,支援中外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加強合作,積極穩妥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開展多邊金融合作,進一步擴大與項目所在國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主權基金的合作,不斷深化與其他國際金融機構、主權財富基金、産業投資基金、保險公司、風險資本等的合作,匯聚沿線國家金融資源,吸引國際資金,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持續可靠的融資保障。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務實可行的舉措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順應時代潮流,前景廣闊,符合參與國家的共同利益,有利於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和平發展繁榮,必將給沿線國家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