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臨近 經濟衝刺年末考

  • 發佈時間:2015-11-26 07:13:3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央經濟工作會臨近 經濟衝刺年末考

  中央地方輪番發力,供給側改革亮相,領導人帶隊“推銷”

  交卷時間僅剩一月,中國經濟今年的大考進入衝刺階段。近段時間以來,不僅各項改革紛紛進入加速或盤點階段,高層領導人也如有“分身術”般頻繁出現在各種會議和出訪中。

  “十三五”規劃建議發佈後,中央政府和各個部委都密集進入開會季。其中,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主題是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這次會議可謂重磅,不僅是中央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改革方向的定調,更罕見地就房地産、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和産能過剩等問題作出明確指示。

  有接近決策層人士對透露,這些內容將很有可能被吸納進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成為明年的工作重點。

  根據往年慣例,12月上旬或中旬,將召開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將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提出2016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此外,供給側改革的亮相將為政策制定統一發力提供基礎,預計産業和消費升級方面的刺激政策將成為熱點。從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要議題來看,工業穩增長、消費升級、企業技術升級、扶貧等議題被頻繁提及,有關政策的落地速度也在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確定加強和擴大對外開放後,主要領導人近日密集參加國際會議和出訪交流,在傳播中國開放態度的同時積極“推銷”産業合作。

  中央地方齊衝刺

  中國三季度的GDP增速為6.9%,儘管這一數據仍然處在合理區間,但經濟下行的壓力依舊不可小覷。在此背景下,從中央到地方都展開了一場經濟衝刺大戰。

  記者從發改委有關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包括鐵路、水利等大型基礎投資項目資金到位情況良好,工程進展順利,四季度將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爆發。此外,政府專項基金和PPP(公私合營)模式成效正在逐步顯現,四季度也將看到明顯成果。

  從中央層面來看,不僅相關部委加快了審批和資金投放安排,下行壓力較大的外貿方面也有密集動作。近日,海關總署針對當前進出口情況推出批量措施,按照“打破壟斷、促進競爭、規範行為、完善監管”的原則,提出了放開電子口岸預錄入系統的準入限制等措施,被認為能夠切實減輕進出口企業的負擔。

  在通關方面,海關總署也祭出“大招”,如加強與口岸相關管理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口岸資訊共用共用機制化建設。

  數據顯示,9月起,工業情況略有亮色但效果仍舊有限。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9%,增速比1~8月回落2.1個百分點。

  近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要著力穩定工業增長,優化産業結構,提高企業效益,這對穩住就業、鞏固經濟向好基礎,意義重大。會議決定,整合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援《中國製造2025》關鍵領域;大力促進與群眾需求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等升級發展,加大鐵路、通信等高端裝備走出去步伐。

  不僅如此,地方也展開了衝刺部署。就在上月和本月,已經有雲南、甘肅、山東、江蘇、陜西、江西、貴州、四川等8個省召開會議,分析當地三季度經濟形勢,並對四季度經濟工作做出部署。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網志]認為,目前大量穩增長項目將持續釋放效力,財政刺激政策的作用也將逐漸顯現,這將帶動需求改善。貨幣政策穩健偏松,社會融資利率水準下降,市場流動性充裕,有助於企業生産復蘇。

  供給側改革亮相

  如何儘快釋放改革紅利,是解決中國經濟目前老産業乏力、新産業弱小的重要途徑。

  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緊接著,在11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以消費升級促進産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而在早前公佈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也有“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表述。

  至此,供給側改革似乎成為中國宏觀調控最新的指向。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未來可能會更多側重於如産權制度改革、國企改革、金融和財稅制度改革等基礎性的體制機制改革。

  習近平更提出四項具體改革措施,包括要促進過剩産能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業持續發展;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有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四個“殲滅戰”是在産業層面、調控層面、財稅制度層面、資本層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和規模,反映出供給側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戰略性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有官方智囊對本報表示,供給側的改革並非否定“三駕馬車”,也不等於經濟學領域的供給學派,因為習近平在提出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強調産業政策要準,這是較為尊重當前客觀情況的做法。

  也有券商報告認為,目前已經推進或正在部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國企改革等,既涉及政府組織,也涉及政府資金主導的大型企業組織,這些都屬於組織能力優化的新探索。供給側改革將繼續推進這些具體改革的前進。

  積極外交加碼

  在衝刺過程中,對內加強改革部署,對外積極推進産能合作,成為政府近期工作的亮點。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已經與世界密不可分。在新一輪發展階段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已經成為共識。在10月訪英時,習近平曾指出,隨著商品、資金、資訊、人才的高度流動,無論近鄰還是遠交,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就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和作用,習近平近日在G20峰會上強調,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30%以上。

  同樣,在李克強看來,中國市場發展的藍圖也是一幅世界可以共用的藍圖。他近日為《經濟學人》撰文時稱,世界數十億人民還沒有享受到大規模工業化和良好基礎設施的便利,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來改變這種現狀,那涉及數十億人的增長將為大宗商品市場、製造業以及更廣泛的領域帶來多麼巨大的機遇。

  不僅積極宣講中國開放合作的態度,高層領導人也紛紛當起“超級業務員”。習近平上月英國行時敲定了300億英鎊的大單,本月初,他又與來華訪問的法國總統奧朗德簽署了200億歐元的合作協議。

  此外,近日以“分鐘”計算進行外事活動的李克強也不忘推銷自家好貨。

  李克強11月23日在吉隆坡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舉行會談,表示將積極探討開展馬來西亞-新加坡高鐵建設、馬來西亞南部鐵路建設和中馬港口聯盟等合作,加強區域互聯互通,助力兩國經貿往來。24日,李克強在蘇州會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愛沙尼亞總理羅伊瓦斯時又表示,中方希望尋找新的合作增長點,願繼續推進波羅的海高鐵項目建設。

  11月25日11時整,李克強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同登上從蘇州開往上海的高鐵列車。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已向十多個國家表達了合作建設高鐵的意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