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經濟仍面臨需求不足 四季度貨幣政策料維持寬鬆

  • 發佈時間:2015-10-22 07:19: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任曉  責任編輯:王斌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當前經濟仍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四季度貨幣政策將以定向調控為主,維持寬鬆環境,同時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仍有運用空間。

  仍面臨需求不足

  經濟金融統計數據顯示,當前經濟仍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9月經濟數據總體低於預期,尤其是投資大幅下滑,工業産出繼續放緩,顯示經濟動能依然不足。1-9月投資增速從1-8月的10.9%下降至10.3%,低於市場預期;9月單月同比增速從8月的9.2%下降至6.8%,主要分項同步下行,投資增速大幅放緩。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報告認為,在房地産投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基建投資仍是主要對衝力量,但基建投資體量太大,要持續實現20%以上增速的難度較大,再加上資金約束等因素的影響,基建投資僅能實現15%-20%的中速增長,對房地産投資的對衝作用越來越弱。9月單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從8月的7.4%下降至4.5%,主要原因是房地産投資持續下行對相關行業拖累加速顯現,而産能過剩和實際利率偏高仍是重要制約因素。除非土地出讓和新開工實現持續反彈,否則固定資産投資將面臨持續下行壓力。

  平安證券[微網志]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石磊表示,從金融數據來看,8、9月貨幣金融數據雖然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同比持續回升,總需求應該有所改善,但資金外流較多,內債替換外債居多,資産負債表進行跨幣種的劇烈調整,整體融資需求可能並無回升。

  定向寬鬆為主

  今年以來,央行[微網志]在運用降準、降息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創新使用SLF(常備借貸便利)、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MLF(中期借貸便利)等基礎貨幣投放工具,顯示出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進行結構性調控、以定向調控為主的調控特點。

  央行日前決定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在前期山東、廣東開展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可複製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重慶等9省(市)推廣試點。業內人士指出,這是新的基礎貨幣補充渠道。過去央行以外匯為抵押向商業銀行提供基礎貨幣,但在外匯佔款趨勢性下降的背景之下,需要新的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再貸款的缺陷在於不需要信貸抵押品,存在信用風險問題,而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可以為再貸款提供合格抵押品。這一舉措也顯示出定向調控的特點。通過設定不同信貸資産折扣率,對符合經濟轉型要求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信貸資産設置更高的折價率,從而可獲得更多的基礎貨幣,為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三農業務傾斜提供正向激勵。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網志]認為,從9月金融數據反映出的形勢來看,前期穩健偏松的貨幣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預計未來貨幣政策環境仍將保持現有格局。央行會不斷地靈活運用定向調節工具,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充裕狀態,政策導向型行業企業的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信貸支援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中長端貸款利率可能延續下行趨勢。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佈的四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國內穩增長、地方債務置換等都需要較為寬鬆的貨幣信貸環境,同時美元加息步伐臨近、國際金融市場震蕩等不確定性因素使得流動面臨一定壓力。預計四季度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預期,繼續保持適度流動性。一方面,隨著外匯佔款逐步退出基礎貨幣供給的主渠道,央行將更多地採用降準、公開市場操作和SLF、MLF、PSL等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及時補充基礎貨幣供給缺口,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央行將緊密結合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靈活地注入與回籠流動性,保持各期限流動性的適度。預計貨幣市場將繼續保持整體穩定,不同期限利率或在低位小幅波動。

  傳統政策工具仍有空間

  分析人士表示,四季度,儘管貨幣政策繼續大幅放鬆的可能性不大,但傳統的政策工具仍有空間。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李奇霖認為,儘管21日央行以MLF對衝外匯佔款下降,但降準仍有必要。8、9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下降近萬億元,再加上10月財政存款上繳,目前商業銀行超儲率大概率低於2%。基礎貨幣缺口仍較大,後續仍有降準可能。金融機構外匯佔款與央行口徑相差4000億,可能是因為大型商業銀行代替央行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並與央行達成遠期協議對衝。儘管該手法在當期不減少基礎貨幣,但後續會使基礎貨幣承壓。此外,MLF期限為6個月且資金成本較高,而降準釋放的是長期流動性且資金成本低。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此前有市場觀點擔憂“豬週期”將制約貨幣政策寬鬆。然而,9月CPI同比漲幅下降至1.6%,與8月的2%相比,呈現反轉向下的態勢,意味著對豬週期推升CPI並影響貨幣政策放鬆的隱憂已消失。PPI同比漲幅下滑至-5.9%,連續43個月通縮。展望未來,伴隨全球需求放緩與大宗商品價格走低,PPI短期內無好轉跡象,生産領域通縮值得關注。考慮到中國仍然面臨弱增長、低通脹與高利率的局面,預計四季度貨幣政策放鬆,降準兩次、降息一次的理由仍然十分充分。

  連平認為,四季度如果外匯佔款繼續下行,有下調一次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但降息空間不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