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公佈:將建立健全八項制度

  • 發佈時間:2015-09-22 07:18: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歡 崔靜 楊維漢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生態文明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1日全文公佈。

  方案細化搭建制度框架,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任務書、路線圖,為加快推進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方案分為10個部分,共56條,其中改革任務和舉措47條,提出建立健全八項制度,分別為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到2020年,構建起由八項制度構成的産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方案指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理念為“六個樹立”: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空間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原則是“六個堅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堅持自然資源資産的公有性質,堅持城鄉環境治理體系統一,堅持激勵和約束並舉,堅持主動作為和國際合作相結合,堅持鼓勵試點先行和整體協調推進相結合。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國政府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具有堅強的國家意志,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進。

  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決策者將其稱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短短板和瓶頸制約。

  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

  從戰略決策到戰略部署,從基本理念到正確方向,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中國正下定決心扭轉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狀況,力爭到2020年使生態文明建設水準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今年1月1日起,中國實施“史上最嚴”環保法。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一年多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今年4月發佈,《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有望年內出臺。

  5月初,中國首次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這是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專題部署的第一個文件。

  《意見》明確了總體要求、目標願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其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五化協同”。

  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提出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標。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近期施行,明確提出對官員損害生態環境的責任“終身追究”,構成了各級黨政領導者的生態環保“責任清單”。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中國政府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融合。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説,“十三五”規劃將是中國第一個通篇貫穿綠色發展理念與舉措的五年規劃。

  分析人士表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出臺,是全年逐漸展開的生態文明建設藍圖的重要一章,其著眼于理念方向,著力於基礎性框架,明確提出構建制度體系,將為加快推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打牢制度樁基,夯實體制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