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我國糧食現三量齊增:一面大量進口一面庫存積壓

  • 發佈時間:2015-07-31 10:54:35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三量齊增,正成為當前農業領域一大熱詞,侵擾中國糧食安全。

  我國糧食實現十一連增,年産量近年穩定維持在1.2萬億斤以上;但同時,進口量增速迅猛,去年全年全國糧食進口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此外,糧食庫存量不斷增長,達到近年高點,玉米等糧食品種積壓嚴重,庫存壓力凸顯——我國糧食正呈現生産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的反常現象。

  為什麼説反常?因為在常人眼裏,一國糧食産量既然不斷增長,進口就不該保持高位,進口若不斷高增,那麼庫存就不可能出現積壓。三個“量”同時增長,讓人困擾,違背常理。

  三量齊增,引發中央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據視點君不完全統計,就在最近三個月裏,僅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就至少在農科院、清華大學和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三次不同場合發表過對“三量齊增”反常現象的擔憂,“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三量齊增’現象日趨凸顯,若任由這一現象發展,對我國農業産業的健康發展、農民就業以及農民收入增長都將産生不利影響。”

  為什麼會出現“三量齊增”,中外糧價倒挂是主因。雖然産量不斷增加,但由於國外糧食便宜不少,國內的糧油加工企業出於成本考慮,更願意用進口糧,這樣,進口糧食越來越多,而國産糧食更多地被積壓起來,“國糧入庫、洋糧入市”成為趨勢。

  國內糧價開始逐漸高於國際市場,是自2012年秋季起開始發生的,到今年上半年,大米、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均超過國際市場的50%。其中,6月份我國晚秈米較泰國大米完稅價高出51%,小麥和玉米也分別比國際市場價平均高出56%和65%。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價格倒挂?按照陳錫文的分析,這背後有四大推手:

  推手一:國內生産成本和最低收購價的抬升。城裏人未必清楚,現在在農村雇個人幹農活,一天沒有個一兩百塊錢,很難找得到人。城鎮化的推進,今後一段時期會推動農業勞動力成本繼續走高。另外,最低收購價實施以來,價格不斷抬升,最近四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上漲30%。兩者加起來,推動國內糧價年年走高。

  推手二:國際糧價的下跌。受美元走高影響,國際糧食價格持續走低,當前國際市場上稻米價格比2011年下跌40.4%,玉米則下跌49.3%。

  推手三: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自2005年7月匯改啟動至今已滿十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25%左右,升值意味著買進口東西更便宜了。拿糧食進口來説,則意味著僅就匯率一項,國際糧食就便宜了四分之一。

  推手四:因全球能源價格暴跌導致的貨運價格下跌。由於石油價格的暴跌,過去四年全球糧食國際海運價格平均下跌超過50%。2005年7月,從美國奧爾良港出港的糧食運費每噸是138美元,但目前只有60至70美元,僅匯率和運價,進口成本就和幾年前相差一千五六百塊錢。

  “三量齊增”是表像,內因是我國農産品價格全面高於國際市場,背後暴露出的是我國農業競爭力偏低這一“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突破關稅配額後,在徵收65%高關稅後,國內外農産品價格依然倒挂,那麼就會帶來我國糧食自給率的下降、農民種糧積極性降低、大量涌入城市、農業産業的凋零等糧食國門失守一系列後果,“三量齊增”已成困擾國家糧食安全和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巨大阻礙。

  困局怎麼破?繼續提高最低收購價?只怕會繼續加劇價格的堰塞湖,國內外差價更加明顯。放開進口?讓13億人口跟諸多發展中國家爭糧,恐怕國際社會也不答應,而且還會把6億多常住農村人口推進城市,大規模貧民人群的形成不遠矣。

  破題的根子恐怕還在於降低農業成本,這就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升我國農業的競爭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