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習近平再談實體經濟金融澆灌如何發力

  • 發佈時間:2015-07-29 00:0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李彤 李海霞 呂騫  責任編輯:張少雷

  實體經濟水準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抗風險的能力也越強,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硬道理。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

  專家指出,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那些率先在重大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並實現生産組織模式變革的國家,將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佔得先機,並實現製造業的高速增長。

  築牢實體經濟強國基石

  7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吉林同企業職工座談時表示,“我們要向全社會發出明確資訊: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當日下午,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他表示,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對看準的、確需支援的,政府可以採取一些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要改善金融服務,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

  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總書記此番呼籲振興東北經濟,傳遞出明確資訊:要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

  在當前階段,再提抓牢實體經濟意義深遠。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看,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了符合預期的成績單——“7%和7%,這是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速”,其中實體經濟做出的貢獻不小。

  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從4月份5.9%,5月份6.1%,6月份回升到6.8%。反映製造業情況的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4個月在臨界值以上,6月份為50.2%。

  發展實體經濟為何如此重要?歷史經驗不容忘卻,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各國都認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對實體經濟的支援。遭遇金融危機重創的國家都表現出共同特點,那就是大量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實體經濟萎縮下滑。如今,美國提出了“再工業化”,英國也強調要“重新工業化”,德國則忙著“工業4.0”。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經濟下行壓力,做好實體經濟是引領新常態的重要舉措。但我國實體經濟現狀是“大而不強”,在這樣的背景下,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政府部門要創新服務理念,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企業要主動研判科技和産業變革大勢,提高技術創新,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支援實體經濟是金融生存之本

  實業興則金融興,支援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定程度上,不“打通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通道”, 想“盤活金融活水”幾近空談。

  市場利率過高,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依然存在。人民財經在“走近新常態”調查中發現,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大多用於經營週轉,其次為項目推廣和固定資産投資。在融資時,有企業反映,銀行出於自身風險控制的考慮,通常更傾向於向政府項目或國有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向民營企業的貸款則要求全額抵押。有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則比同期銀行貸款基準的利率高出10%-50%左右。

  貸款政策粗放,小微貸款審批難、審批慢依然存在。有企業向人民財經反映,現行的限貸行業分類太粗以至貸款資源分配不合理——“只要是做鞋、做紡織的,不管經營得好壞,一律限貸。”同時,有企業反映銀行的審批流程過長,“有的授信報告要3-4個月才能完成”,難以與企業需求相匹配。例如,受託支付制度要求企業在授信時就要提供採購合同,審批流程時間又長,企業不可能等得及原合同的執行,造成真放款時合同早已執行完畢。

  實體經濟得不到金融活水的滋潤便不能得到真正發展。從另一方面講,離開了實體經濟的“土壤”,資金在銀行體系內部迴圈膨脹的現象亦會更加突出,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居民財富分配,加劇社會矛盾。

  比對最近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繼去年首次提出“金融活水”的概念之後,今年李克強總理進一步強調:“要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可喜的是,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央行連續降息和降準,既增加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又增加了貸款供給。伴隨著貸款利率和市場利率回落,我國企業融資成本也持續下降。

  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6.5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742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4.8%,比去年同期高19.2個百分點。

  同時,廣義貨幣M2增速從4月份的歷史低點(10.1%)逐月回升,截至6月末,M2同比增長11.8%,接近全年12%的目標。

  “今年2-6月,M2貨幣乘數連續4個月上升,由2月的4.21上升到6月的4.62。”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接受採訪時透露,降準增加了銀行體系資金供給,銀行放貸意願上升,超額儲備率下降。“今年4-6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分別新增7079億元、9008億元和12791億元,貸款投放逐月增加。而我國超額儲備率由4月的3.27%下降到6月的2.51%。”

  不僅金融機構資金供給多了,銀行願意放貸了,我國企業的融資成本更是實實在在地降了下來。

  盛松成説,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為6.32%,比上年末下降68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85個基點。“截至2015年6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比上年末下降64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01個基點。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分別為5.08%、5.86%和6.48%,分別比上年末下降70個、64個和66個基點,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02個、79個和93個基點。”

  給小微企業減負加油

  “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光有血液沒有肌體,經濟活不了;光有肌體沒有血液,經濟也活不了。”李克強總理近期考察中國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時如此強調,中國經濟正進入“銜接期”,金融要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而要實現經濟可持續、無水分的增長,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堪稱反映增長品質的溫度計、濕度表。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已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全國共計6000萬以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中國GDP的貢獻率早已超過60%,並提供了75%以上的就業機會,小微企業正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然而,即使在經歷去年以來的連續降息降準之後,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仍不容樂觀。人民金融今年年初赴遼寧、河北、廣東、浙江等8省,集中調查中小微製造業企業的融資現狀。對滿分為10分的融資環境滿意度評判中,企業平均打出了7分。

  對於金融機構,企業普遍希望其在困難時期可以有所“讓利”,並能繼續優化信貸政策、簡化信貸流程、促進公平競爭。對於政府,企業的訴求集中在解決資訊對稱、放寬融資渠道、出臺扶持政策等方面。

  與傳統製造業受困于銀行等間接融資渠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興服務業,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行業,正受到各路資金的追逐。

  清科研究中心近日發佈數據顯示,2015上半年中國創業投資市場仍然保持較高熱度。募資方面,2015年上半年中外創業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105支,新增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資本量為63.10億美元;投資方面,半年內共發生1,103起投資案例,其中983起披露金額的交易共計涉及82.46億美元,投資活躍度高於2014年同期情況。

  其中,從投資案例數方面看,網際網路行業以352起交易位列第一;電信及增值業務期間共發生179起交易,排名第二;第三名為IT行業,上半年共發生投資126起。

  創投市場的火熱,需歸功於股票市場的回暖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完善。全國中小企業交易系統(簡稱“新三板”)企業掛牌火熱,被統稱為“四板市場”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規劃也日益清晰,為創投資金提供了多元化的退出渠道,直接帶動了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行業雖然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未來方向,但現階段很難取代傳統製造業成為就業的主力軍。依賴間接金融渠道生存的製造業企業,仍需要宏觀調控的扶持來創造更為寬鬆的融資環境。

  同時,如何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防範過度流入資本市場形成空轉,還必須完善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讓做實體經濟有利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