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政府融資平臺海外發債風潮漸起 專家警示匯率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7-24 07:1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趙婧 張莫  責任編輯:李春暉

  利用國際低利率環境降低成本 數十家平臺躍躍欲試

  伴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投融資功能一定程度的回歸,今年上半年,平臺公司“出海”發債融資相當活躍、漸成風潮。《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渠道獲悉,目前已有十余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成功在海外發債或正在評級、發債進程中。業內稱平臺海外融資除了希望拓寬融資渠道外,還看重美元、歐元低利率帶來的低融資成本,不過業內人士提醒警惕潛在的匯率變動風險。

  自從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京投)成為我國首個海外發債的平臺後,多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對海外發債融資躍躍欲試。目前京投已經用完20億美元的額度,並於今年6月將額度提升到60億美元,這無疑對其他平臺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記者從評級機構和投資銀行處獲悉,今年上半年市場十分活躍,目前已有超過十家平臺尋求海外發債。已經成功發債的平臺包括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此外還有多家公司雖不在銀監會融資平臺名單內,但根據其業務範圍和經營方式,評級機構也將其看作有政府信用支援的融資平臺公司。其中,珠海華發集團已經獲得評級,最近計劃通過其海外全資附屬公司發行海外一筆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此外記者獲悉,還有至少4到5家融資平臺正在評級中或者已經完成評級但未公開資訊,大多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地市級平臺公司。而進行諮詢了解、有海外發債計劃的平臺更是多達二十余家,分佈在東、中、西部各個省份。“目前找我們諮詢海外發債評級事宜的有來自東北三省、京津冀、江浙滬、廣東、兩湖、雲貴川、西北等地區的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從地域上講分佈比較廣泛,行業則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城市建設領域。”穆迪投資者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諸蜀寧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業內稱平臺試圖利用國外資本市場發行外債的嘗試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呂嵐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預期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境外發債將增加,這將成為其融資渠道多元化的方式之一。境外債券市場能夠提供流動性更優的工具,以及成熟且高效的融資方式。”

  按照目前我國外匯管理方面的規定,海外籌資可採用跨境擔保的方式,但必須將資金留在國外使用,而融資平臺籌集資金基本都需要用於國內項目建設。據記者了解,通常平臺海外發債採用的方式是在海外設立或利用已有的全資子公司作為發債主體,國內的母公司提供維好協議、股權回購協議等進行支援和增信。發債籌集的資金在集團內由子公司轉借給母公司。也就是將資金作為股東貸款資金,投放到國內的項目中去。業內人士稱,目前我國外匯管理並沒有對類似的資金流動行為有明確規定,可以説維好協議有點打跨境擔保監管要求“擦邊球”的嫌疑。

  和國內融資相比,國際市場的資金池比較大,所以融資量可能會更大,5億到10億美元的融資量比較常見。據悉,之前的濱海建投本來計劃只發5億美元,後來由於投資人認購比較踴躍,最終的發行量為8億美元。

  此外記者獲悉,現在越來越多專注某一領域的城投開始在海外發債融資,像高速公路這樣的題材在亞洲其他國家的投資人中認可程度也比較高。據業內人士觀察,已經在海外發債的如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都屬於這類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的平臺。

  談及平臺海外發債的原因,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美元、歐元利率較低,融資成本較國內更低是原因之一。

  “暫且不談外匯風險,目前中國企業海外借債多是美元債,美元利率水準低於人民幣,發債有一定成本優勢。”呂嵐稱。有分析師介紹:“目前發債的主流幣種是美元,但相對於美元而言,歐元現在比較便宜,未來也將有更多的平臺公司選擇用歐元發債。如京投集團行的歐元債券利率才1%多一點。”

  記者對比了同一家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境內發債和境外發債的利率水準,可以看出顯著差異。京投去年3月在境外發行了一筆5年期的美元債,發行規模3億美元,收益率3.625%;同樣在去年3月,京投在國內發行了兩筆5年期人民幣債券,利率分別為6.05%和6.4%。再以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公司今年4月在國內發行5年期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模是30億元人民幣,票面利率是5.98%;而該公司今年7月在境外發行的5年期美元債券,發行規模5億美元,利率4%。

  “美元和歐元基準利率較低,發債成本取決於風險溢價,如果評級好,在低利率的環境下融資成本可能比國內低。”諸蜀寧稱:“但是畢竟發債一般期限較長,至少三年、五年,由於幣種不同,必然面臨著匯率的風險。所以成本的降低可能面臨著風險的增加,而為了降低匯率風險,需要使用對衝工具,但是如此一來則會帶來額外發行成本。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權衡、綜合考量。”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中國資本項目開放,境內外利差將逐步收窄,未來海外發債成本優勢將逐漸消失,不過出於樹立良好形象和拓寬融資渠道的考慮,還是會有很多城投公司考慮海外發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