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專家:國企改革不應糾結于政府持股比例下限

  • 發佈時間:2015-07-24 05:52:3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國企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6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也再次為國企改革定調,頂層設計呼之欲出,國企改革即將邁上新征程——

  一讀數據—

  利潤降幅收窄

  財政部近日發佈數據顯示,1月至6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2332.9億元,同比下降0.1%,降幅進一步收窄,國有企業運作狀況繼續向好。

  “6月份以來,中央出臺的各項穩增長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進一步顯現,主要指標呈現回暖跡象。”財政部資産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受油價大跌等諸多因素影響,國企利潤同比降幅一度達21.5%,就目前形勢來看,利潤降幅持續放緩。此外,營業收入也有所好轉。1月至6月國企營業總收入近21.8萬億元,同比下降5.8%,降幅比1月至5月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中央企業132120億元,同比下降7.1%;地方國有企業85569.8億元,同比下降3.7%。

  營業總成本控制方面也呈現下降態勢,前6月營業總成本211173億元,同比下降5.3%。其中中央企業管理規範化進一步提升,為125903.9億元,同比下降6.8%,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下降6.5%、下降2.1%和增長1.4%。對比之下,地方國有企業成本控制水準還有待提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6.8%、3.8%和9.9%。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交通、化工、電子和電力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而曾經嚴重虧損的煤炭、鋼鐵行業開始扭虧為盈。數據顯示,上半年煤炭行業實現利潤6.2億元,鋼鐵行業實現利潤8.3億元。這既與行業自身調整進入新階段有關,也表明此前密集出臺的穩增長政策效果正在顯現。比如,今年以來國家連續出臺降息、降準,暫緩清理稅收優惠,下調工商業用電價格等支援政策等。

  以鋼鐵行業為例,由於房地産等下游行業業績明顯下滑,導致上半年鋼鐵銷售價格走低。但隨著6月商品房銷售數據大幅度上升,情況有所好轉。同時有分析認為,受國家基建及房地産市場政策利好的釋放,下半年需求端數據有望出現好轉,鋼鐵行業將進一步迎來利好。

  中國企業與改革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認為,下一步激活實體經濟已經成為後期穩增長的關鍵所在,而作為實體經濟的排頭兵,無論從産業安全還是經濟發展來看,國有企業在其中都承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國企保增長的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一是資金壓力。以煤炭行業為例,其面臨著貨款回收困難、企業現金流緊張的窘境。中煤協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的煤炭企業應收賬款是3632.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對此,安訊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説,由於大部分地區的煤炭産能與地方政府的利益以及銀行貸款密切相關,淘汰煤炭落後産能的過程將漫長且痛苦。

  二是各地方國有企業利潤差異大。比如,上半年深圳市屬國企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40.53億元,增長99.19%,接近翻一番。而上半年甘肅省屬監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億元,同比下降95.78%。

  “深圳、上海等地的國企多集中在高新技術、高端製造等領域,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而西部的國有企業以資源性行業居多,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利潤下降就很明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表示。

  二看結構—

  調整升級加快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定海神針”,保增長任務尤為艱巨。為此,上半年,國企在此前做大做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企業品質。針對國有企業當前産業集中度不高、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同行業的大型企業存在一定差距等問題,推出了一系列整合重組動作,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發展品質的提高。

  上半年,國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在關係國家安全領域,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在重大基礎設施、重要資源以及公共服務等關係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控制力日益增強;對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製造等産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提高,産品結構逐步改善。中央企業固定資産投資繼續在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等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發力。

  中央企業在把握投資主線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新興産業的投資力度。一批保增長的重大項目順利推進,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電網公司提前半年全面解決了大電網延伸覆蓋範圍內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並新增農網改造升級投資673.8億元,創歷史新高。中國中鐵四局新建的海南西環鐵路全線鋪軌正式完成,標誌著海南環島高鐵正式連通,與東環鐵路完成閉環,海南進入完整意義上的環島高鐵、空鐵聯運、“3小時生活圈時代”。地方國企也積極把握投資主線,不斷加大對新興産業的投資力度。例如,2015年,上海國資系統企業投資80%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等領域。

  創新驅動在國企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國企緊跟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步伐,技術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目前,中央企業已設立了57隻創新基金,在新興産業也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和市場規模。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正式獲得立項批復,作為我國自主開發的新一代大型桁架式衛星平臺。國電科環所屬龍源環保公司“燃煤電廠煙氣催化劑脫硝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國際化經營能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市場開拓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目前,絕大部分中央企業在境外(含港澳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分佈在全球150余個國家或地區。此前,國家電網獨立參與巴西美麗山水電±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出二期特許經營權項目競標,中標項目30年特許經營權。項目運作將採用“投資+總承包+運營”的模式,這意味著國家電網具有自主選擇電力設備供應商的權力。中國中鐵裝備公司的自主品牌岩石掘進機首次出口歐洲,為中國裝備“走出去”再創佳績。

  國企在保增長的同時,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前不久股市異常波動時期,國資委監管的全部央企集體表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承諾作負責任的股東不減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加大對股價嚴重偏離其價值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力度,努力保持上市公司股價穩定,為金融市場穩定作出了貢獻。

  專家認為,當前,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國有企業應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更加注重以戰略規劃引領發展方向,大力優化佈局結構,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同時更要做精做優。

  三抓重點—

  “重頭戲”有序推進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國企改革無疑是一場重頭戲。今年上半年,國企改革有序推進,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改革的持續深入,進一步優化了企業內部管理,調動了企業員工熱情,增強了企業運營活力,激發了企業整體競爭力,為下一步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呼籲多年的國企薪酬制度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長期以來,國企薪酬水準總體偏高,薪酬結構不盡合理,薪酬監管體制不夠健全等問題為人詬病。此次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是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於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首批改革涉及72家央企的負責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組織部門任命負責人的53家央企,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企業。而這,僅僅是個開始。人社部日前表示,要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全面薪酬改革。這也就意味著,不管是地方國有企業負責人,還是中央部門管理企業負責人,都要實施薪酬制度改革。

  合併重組是國企改革的重要路徑。重組並非只通過簡單意義上的合併實現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今年上半年,央企層面整合大動作接二連三。備受矚目的南北車合併順利完成。另一個央企合併重組的“大動作”是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重組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地方國企也加快推進整合,北京、黑龍江等地紛紛從著重結構調整、産業佈局和功能分類出發制定了方案。

  5月份,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要“制定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方案”,表明資本市場在央企整合中的作用將愈發彰顯。對此,國資委曾表示,中國企業正在迎來與全球企業接軌的重組時期,兼併、分立、剝離等各類重組動作的頻率都會升高。而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在國家戰略、市場規律雙輪驅動下,具備競爭對手國際化、産業發展有潛力等條件的央企之間的強強聯合將會適時出現。

  上半年,地方國企改革也緊鑼密鼓,不少地方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並在一些重點領域初見成效。央企層面整體推進改革之前,試點企業積極探路。自去年7月15日國資委宣佈6家央企啟動“四項改革”試點以來已整1年,記者從部分試點企業了解到,有關方案給企業鬆綁,企業在工資總額、主業範圍設定等方面獲得了更多自主權,企業幹部職工改革熱情迸發、幹勁十足,企業發展獲得了新動力。

  反腐敗也將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掃除障礙。今年上半年,中央巡視組進駐26家中央企業展開巡視,並於6月份公佈了巡視結果。第一輪的巡視剛剛完成意見反饋,第二輪巡視又迅速展開。業內普遍認為,刮骨療毒是為國企更好地健康發展,國有企業只有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破除陳規陋習,加強監管堵住腐敗源頭,才能進一步推進改革。

  四理思路—

  路線圖已然明朗

  近日,中航機電員工持股方案獲國資委通過,公司核心員工團隊出資約1.5億元以資管方式參與定增的員工持股計劃。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這也是第一例獲得國資委改革局通過、具備改革導向意義的核心央企員工持股方案。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預計未來國企員工持股將在更大範圍內展開。

  據了解,即將出臺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包括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和若干與之配套的分項改革實施方案。人社部牽頭的國企負責人薪酬改革細則實施後,還有國資委牽頭的分類改革,發改委牽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和財政部負責的關於國資管理體制、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公司方案以及國有資本預算改革的方案等沒有公佈,但有關方案已經醞釀基本成熟。

  厘清身份困惑才能明確發展方向。在分類的框架下來明確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目標、功能作用和治理規則,並根據分類進行監管。身份明確後,競爭性國企將進一步向民企等多種所有制資本敞開大門,國企的並購重組也會進入新階段。

  在深化國企改革的總體方案出臺前,相關的改革意見、舉措不斷推出。5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2次會議提出了改革“三個有利”的標準(對全局改革有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利、對本系統本領域形成完善的體制機制有利);6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3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産監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的意見》,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更為明確的嚴格要求和規範……有關專家表示,這些應被視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嚴格要求和規範,將對後續國企改革提供完善的制度性保障。

  國企改革要遵循什麼規律?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吉林講話的態度很明確,應堅持“三個有利於”的目標和價值導向。既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要通過打市場牌、創新牌激發國企的活力和創造力,提高競爭力。

  “‘三個有利於’是國企改革的一次思想解放,對消除國企改革的認知誤區和觀念障礙意義重大。”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認為,不應再為政府在國企中的持股比例下限是多少而鬱悶糾結,不應繼續在國企“去行政化”方面止步不前,不應再為推進管理層激勵而縮手縮腳,不應繼續一看到讓民企控股國企就驚呼國有資産流失。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要對國有企業有制度自信,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關心,搞好國有企業的決心和堅持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信心。”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説。

  中國企業與改革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認為,關於“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的提法非常重要。前一階段國企為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便是證明。

  從管資産到管資本,今天的國企改革已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改革,而是有著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國企改革的推進也關係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隨著國企頂層設計方案的出臺,國企改革的目標、步驟、方向、重點都將明朗化,國企改革將進一步加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