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正確認識金融發展改革與穩定的關係

  • 發佈時間:2015-07-23 07:27:5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郭彥金  責任編輯:吳起龍

  正確認識金融發展、改革與穩定的關係

  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發展、改革和穩定的關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中必須正確認識、妥善處理好的重大關係之一。“發展是硬道理”,解決我國所有問題靠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靠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準靠發展。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和手段,發展必須依靠改革創新來推動。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改革。30多年的發展歷史可以説就是一部改革歷史,每一次的發展浪潮和發展繁榮從根本上都是改革浪潮和改革繁榮。穩定是前提,沒有穩定就難以推動改革,也就沒有發展。我國改革推進比較快、發展比較好的時期,都是穩定工作做得比較好的時期。發展、改革和穩定的關係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總結,也被轉軌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實踐多次證明。

  發展、改革和穩定的關係同樣適用於金融領域。金融發展並以此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經濟發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金融改革和創新是金融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重要手段,防範和抵禦金融風險、保持金融穩定則是金融發展和改革的重要前提。不僅如此,實際上穩定對於金融體系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經濟的其他方面,以至於金融穩定成為金融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內容,各國政府和理論界無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作為專門的問題來進行管理和研究。特別是在廣大發展中和轉軌中國家,或傳統金融體系不能適應經濟起飛和進一步發展需要,迫切需要通過發展改革來建立現代金融體系。或已有金融體系發展發育既不充分又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深化金融發展改革勢在必行。同時,金融體系又比較脆弱,防範和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相對不夠強,保持金融體系穩定非常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發展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績,但我國金融體系總體上仍不健全,金融發展與金融深化任務十分艱巨,金融體制改革與金融創新任重道遠,金融穩定和防範風險十分重要,認識並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改革和金融穩定的關係是現階段面臨的重要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全面發展,商業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齊頭並進,網際網路金融等新業態異軍突起;金融市場建設取得顯著進步,貨幣市場、票據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和外匯市場等協調發展。貨幣政策與金融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金融體系較好抵禦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4年,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7.38%,銀行業佔據全球前十大銀行中的四席,債券發行量居全球第二位。但總體來看,我國金融業仍處於發展過程中,發展空間巨大,改革任務繁重。相對於發達市場經濟體金融業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而言,我國現代金融業歷史要短得多。不僅金融機構還處於發展過程中,金融管理也處於發展過程中。1978年人民銀行結束與財政部合署辦公到現在只不過37年,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至今也剛剛25年。在管理水準、風控體系、産品創新、服務提供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和不足,金融發展任務光榮而艱巨。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深化金融發展,不斷完善金融體系。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差距,要勇於承認自身的不足,才能找到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同時,我國金融改革也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是金融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重要手段,沒有改革創新就沒有金融發展。30多年來,在改革方面,我們進行了專業銀行分設改革、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金融宏觀調控體系改革、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等。在創新方面,我們建立了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形成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設立了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資産管理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形成了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金融業發展,支援了實體經濟發展。

  在金融發展和改革過程中,時刻不能忘記金融穩定這個重要前提。金融穩定既是金融發展的前提,也是金融改革的前提。這一點已經被國內外的經驗教訓反覆證明。如果金融穩定出了問題,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讓長期不懈努力獲得的金融發展改革成果毀於一旦,可以説保持金融體系穩定是“壓倒一切”的任務。對此,我們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也不能有“例外”思想。無論發展還是改革,一般都不會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風險。改革創新要容忍風險,但並不是無視風險,更不是放任風險。要監測風險、識別風險、管理風險和處置風險,在試錯過程中允許出現風險個案,但絕不允許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從長遠來看,實現金融穩定根本上還要靠發展改革。真正的金融穩定必須是積極的穩定、長期可持續的穩定,而不是消極、短暫、不可持續的穩定。要做到積極、長期可持續的金融穩定,必須進一步深化金融發展與改革,培育強大的金融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和貨幣市場不動搖,堅持深化金融改革不動搖。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改革。我國金融市場的問題不是發展過度,而是發展不足。要促進金融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建設公開透明的金融市場。要加快完善金融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發展民營銀行,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要凝聚改革共識,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要推動發行定價市場化改革,去除金融體系的行政色彩。要把穩定市場措施和金融改革合起來,認真研究金融市場波動暴露出的問題,制定實施針對性措施。例如完善大股東和董高監減持規定、完善股票現貨市場交易機制、完善股指期貨産品設計等。

  實現金融穩定必須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構建金融安全網,必須在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在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保持金融穩定中的作用。要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準,完善監管協調機制,界定中央和地方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要加強資本市場風險監測、識別和預警,及早發現風險及早處置風險,堅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確保金融市場穩定。要完善金融機構退出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作和整體穩定,真正實現以穩定促發展、以穩定促改革。

  保持金融穩定一定要樹立底線思維,堅持金融穩定在金融工作中的優先地位。始終要堅持防範金融風險。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只要金融是穩的,經濟的核心部分就是穩的,我們在發展和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都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解決。如果出現市場大幅波動和機構異常情況,必須果斷行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猶豫不決,延誤戰機。寧可高估困難,也不能盲目樂觀。在發生異常波動的情況下,政府出於穩定目的進行應急干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履行監管職能的應有之義,不是越位,也沒有出界。應急管理是特殊時期的特事特辦,不能按照一般監督管理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應急管理中採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具有短期性質,但既不能理解為發展轉向,更不能理解為改革倒退。發展的方向沒有變,也不會變。改革的決心沒有變,更不會變。對符合發展改革方向的應急管理措施,要逐步完善,並規範化、機制化,對臨時性的應急管理措施要擇機退出。

  實際上,發展、改革和穩定都是一個幹中學、學中乾的過程,市場主體要總結經驗,創新求實。管理部門要把握規律,完善機制。社會各界要鼓勵成功,寬容失敗。風物長宜放眼量,對沒有先例的創新與探索,要有發展的眼光,要有改革的思維,要有穩定的意識。大家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金融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