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工程包“七變十一” 新興産業進入穩增長視野

  • 發佈時間:2015-06-18 08:04:1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辛夷  責任編輯:王文舉

  去年,國家發改委推出了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費工程。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在此基礎上,積極籌劃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

  面對持續放緩的投資增速,國家層面已經多次強調穩住投資對實現經濟穩增長的意義。

  去年,國家發改委推出了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費工程。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在此基礎上,積極籌劃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如今的投資確立了要銜接短期和中長期增長的原則,注重和下一步增長點相契合,既兼顧短期效應,又注重長期回報。

  新興産業入圍新工程包

  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産投資司司長許昆林曾介紹,重大工程包推出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各地方、有關部門和企業積極發揮聯動機製作用,定期協調調度工程進展,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建設。目前重大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對促投資、穩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

  在之前推出的七大工程包領域,國家發改委已經批復了投資額超萬億級別的數百個項目,其中交通領域佔據了半壁江山。

  部委的努力在近期公佈的數據中得到了體現:今年1到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29160億元,同比增長18.1%,遠高於同期的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額。

  然而壓力並沒有減小,截至今年5月,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已經連續10個月出現下滑。

  劉元春分析,雖然目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所上升,但是彌補不了房地産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下滑所帶來的影響。而且目前的投資增速下滑,單從投資量來講,還沒看到有到底的跡象,估計下一步還會繼續下滑。

  投資增速的下滑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效應愈發明顯,如何擴大有效投資,實現經濟穩增長成了各個會議上的常見話題。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曾對媒體表示,發改委將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充實完善和動態調整的重大工程包,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備條件的重大項目及時補充進來,形成“四個一批”,即“實施一批、核準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

  這次補充進來的一批,包括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

  和過去不同的是,本輪投資並沒有指向産能擴大。劉元春介紹,如今的投資注重和下一步增長點相契合,既兼顧短期效應,又注重長期回報,和産能投資的作用完全不同。

  政府投入要做“藥引子”

  改革開放以來,不少全球消費品是“中國製造”,但這些消費品的品牌、生産的裝備,卻絕大部分來自國外。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再依靠廉價勞動力確實難以為繼。但在裝備製造行業,中國還有巨大的優勢。”李克強總理説,“如果中國製造從消費品轉向中國裝備,就能真正推動中國經濟大大升級,進而邁向中高端。”

  在當天的會議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提出希望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李克強回應道,技術改造主要應由企業去投資,政府投入只應起“藥引子”作用,還不能“打水漂”。

  據記者了解,2014年,國家發改委推出了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範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工程等多個領域。80個項目中,有49個吸引到民間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中,民間投資佔比達到了64.1%,增長18.1%,高於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的整體幅度。

  據記者了解,今年國家發改委掌握的中央預算內投資4776億元,不到去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1%。

  “更重要的是,用我們所掌握的預算內投資來撬動社會投資,就是與政策性金融機構、基金、信貸、保險各種投資公司合作,一起來參與投資,加大投資的規模。”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説。

  李克強最後強調,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是推進“中國智造”。“集眾智者成大事”,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十幾億人層出不窮的新鮮點子,激發市場活力,真正推進中國製造的智慧轉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