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文件:5年後濕地不低於8億畝
- 發佈時間:2015-05-06 07:24: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突出強調“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落實到産業發展方面就是大力發展綠色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生態農業、林産業等被重點提及
-在扶持政策方面,意見強調,要健全價格、財稅、金融等政策,激勵、引導各類主體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將高耗能、高污染産品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探索排污權抵押等融資模式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這是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重點提及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後,中央全面專題部署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個文件,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高度進一步凸顯。
意見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水準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定量目標包括:單位國內生産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用水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分析人士指出,這份意見的亮點之一是突出強調“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落實到産業發展方面就是大力發展綠色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生態農業、林産業成為三大被重點提及的産業。
意見明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以推廣節能環保産品拉動消費需求,以增強節能環保工程技術能力拉動投資增長,以完善政策機制釋放市場潛在需求,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準顯著提升,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施節能環保産業重大技術裝備産業化工程,規劃建設産業化示範基地,規範節能環保市場發展,多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形成新的支柱産業。
“能源結構調整”在意見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其中提到,加快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推進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源、沼氣、地熱、淺層地溫能、海洋能等應用,發展分佈式能源,建設智慧電網,完善運作管理體系。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提高創新能力和産業化水準,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推廣普及力度。
此外,意見還提出,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以及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林産業。
就扶持政策,意見強調,要健全價格、財稅、金融等政策,激勵、引導各類主體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統籌有關資金,對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修復與建設、先進適用技術研發示範等給予支援。將高耗能、高污染産品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加快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清理取消相關收費基金,逐步將資源稅徵收範圍擴展到佔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完善節能環保、新能源、生態建設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廣綠色信貸,支援符合條件的項目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探索排污權抵押等融資模式。
專家認為,生態文明建設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國家最高層對這一領域重視程度的提升,將開啟2015年環保政策大年新局面。繼“大氣十條”、“水十條”相繼出爐後,預計下半年“土壤十條”也將出臺。
國泰君安證券解讀稱,生態文明建設將與三大行動計劃既並行、又統一,將共同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環保板塊已到投資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