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帶成十三五區域戰略重心 區域板塊劃分將調整
- 發佈時間:2015-03-20 07:16: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調整四大區域板塊劃分思路
經濟帶成“十三五”區域戰略重心
除三大戰略外,珠江-西江經濟帶基本入圍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中,區域經濟的發展思路可能出現明顯變化。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過去10年慣用的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區域板塊劃分方式將逐漸被經濟帶、經濟區概念取代。儘管最終將規劃多少條經濟帶目前尚未有定論,但是“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規劃肯定位列其中,珠江-西江經濟帶的入圍也基本確定,其他可能寫入規劃的還包括:沿東南海岸經濟帶、東北經濟帶、沿長城經濟帶等。
據權威人士介紹,從目標來看,“十三五”規劃對於區域經濟工作的定位仍然是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但是考慮到當前區域經濟形勢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將轉為通過經濟帶、經濟區促進各地區發展。這裡所謂的經濟帶,是帶狀經濟區的簡稱。
在入選“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公開遴選的“‘十三五’我國區域發展重點和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研究”課題組看來,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大的變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採取四大板塊劃分,儘管從地域上實現了全覆蓋,但由於具體政策需要不斷細化才能更有針對性,所以導致區域發展政策落實情況不及預期。正是認識到這一問題,為了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國家近年才推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規劃;推出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並在隨後擴圍至天津、福建、廣東;推出了一批國家級新區。目前來看,這种經濟帶、經濟區的設定,可以讓區域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更加明確,所以今後這一思路將延續。
其次,過去中國區域經濟的支撐點主要是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都在東部,區域空間分佈並不均衡。隨著經濟發展,現在出現了多個支撐點態勢,除上述3個之外,至少還有長江中游、中原、成渝、關中-天水,形成7大支點,空間結構趨於優化。再次,“十一五”開始,尤其是進入“十二五”,産業轉移在我國各地區之間快速推進,比如長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安徽等長江中游地區,隨後甚至有一部分繼續轉移到長江上游的四川、重慶等地,使得産業發展更加協調。
綜合多方資訊,規劃中經濟帶的數量肯定會多於此前的區域板塊,而且肯定包含“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這三大國家戰略。課題組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認為,這三大經濟帶將是“十三五”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其中,長江經濟帶是支撐中國經濟的脊梁;“一帶一路”,尤其是其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的則是要打造國家區域治理現代化首善之區。
《國務院關於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批復》去年7月8日發佈,珠江-西江經濟帶寫入“十三五”規劃概率較大。這一文件要求:“努力把珠江-西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增長極,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範。”據悉,西江係珠江水系幹流之一,全長2214公里,是珠江水系中最長的河流;航運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江。廣西一直在推進西江經濟帶,先後編制了《西江黃金水道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廣西西江黃金水道建設規劃》和《西江岸線利用規劃》,後來得到廣東的回應,改為珠江-西江經濟帶,涵蓋廣西、廣東、雲南和貴州,直接連接我國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地區。隨著國務院批復,廣西去年印發了《關於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實施方案》,這一方案計劃實施12大類166個項目,總投資逾6300億元。
此外,孫久文建議,還應著力打造沿東南海岸經濟帶、東北經濟帶以及沿長城經濟帶。據他構想,沿東南海岸經濟帶將從上海一直連接到廣州,溝通長三角與珠三角兩個最主要的城市;東北經濟帶著重解決當前東北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以及加強與東南沿海的合作,讓私營企業在東北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沿長城經濟帶西至寧夏,途徑內蒙古、山西北部進入河北,最終到達北京和天津,這條經濟帶上既有較為豐富的資源,製造業也有一定的基礎,有利於産業的融合和轉移。
“從四大區域板塊轉向經濟帶、經濟區建設,必然會出現一個銜接的問題。我們認為,通過構架上述這些經濟帶,可以加速産業向中西部轉移,優化區域分工,實現東部加速轉型升級,中部形成大的製造業中心,西部能源産業更加優化發展的目標。”孫久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中國社科院城環所副所長魏後凱則提出,“十二五”規劃對海域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十三五”區域發展戰略思路要全面推進實施陸海統籌發展。“中國的國土概念要把海域包括進來,納入國土開發體系,樹立大國土觀,將國土空間開發的戰略佈局重點向海洋拓展。”他説。